首页 > 都市重生 > 我爹是嘉靖 > 第599章 念诗的嘉靖皇帝

第599章 念诗的嘉靖皇帝(2/2)

目录

所以朱载坖这些年除了在以新政革旧弊之外,想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改善和解放底层宗室们的日子。

是要将他们从宗籍玉碟除名,还是给他们成立一所专业技术学校,让他们学一门专业技术,做大明的科研后备军

但是,这些事都是说着容易,办起来似乎也并不简单。

毕竟人都有思维惯性,都有认知局限,并不是别人指了一条明路,这些人就可以顺着走到光明的。他们都惧怕未知的风险,都担心离开了现在的环境,自己将更加难以生存。

所以很多时候,很多人即便是待在原来的环境里困苦到死,他们都不敢也不愿意去做新的尝试和改变。

因为新的尝试对他们而言,可能就是要有新的付出,他们惧怕付出得不到回报。

同时他们又害怕改变,担心改变之后,自己再也回不到原来的舒适圈里。

这就好比大多数宁愿送外卖也不愿意去学一门手艺和技术的广大普通人一样,他们也知道自己送外卖不是长久之计,但是眼前的苟且和生活,使得他们都失去了改变自己,突破自己的勇气。

只愿意用这种简单而又直接的方式,赚取着微薄而又辛苦的酬劳。

他们惧怕自己为数不多,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的积蓄,被在一件可能存在风险,存在血本无归的学习上。

他们担心自己费了金钱和时间之后,学到的技能和手艺,还是不能改变他们困苦的现状。

所以,指望这样的人改变想法,跳出局限,去寻找新的希望和活法,其实是无比艰难的。

哪怕是朱载坖想要机会塞给他们,他们也会犹豫这个机会是不是一个新的陷阱。

因此宗室改革之路,必然是一条任重道远的无奈艰险之路。

哪怕将来朱载坖强令藩王二选一,到底是待在大明本土降爵袭位,还是让他们去到海外之地当一方实权藩主,他们也不会老老实实的听从朱载坖的摆布,肯定也会给朱载坖闹出不少幺蛾子问题。

但是,这次朱载坖绝不会像之前的朱老四和孝宗弘治皇帝,以及现在的嘉靖皇帝这般,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给他们扭扭捏捏的改变一些不触及根本的宗室改制。

朱载坖一定要给他们来一剂猛药,让他们好好的清醒清醒,好好的看一看这个世界,已经不是从前的世界了。

躺平是不可能躺平的,都得有奋斗努力的决心和动作,才能在这个新的时代里生存下去!

要不然,朝廷可是不养闲人的!

陪着嘉靖皇帝在这座家庙里徘徊了好一阵后,朱载坖又陪着嘉靖皇帝在这座阔别了几十年的王府里走走停停。

一直到嘉靖皇帝走累了看累了,他们才停歇住脚步,到了一开始嘉靖皇帝说的那座“阳春”台上坐下。

这座阳春台除了是嘉靖皇帝小时候跟随兴献王学习诗书礼仪的地方之外,也是兴献王在这里宴请与群臣宾从登临赋诗的地方。

嘉靖皇帝坐在曾经父亲坐过的位置上,谈兴又起。

他对着朱载坖道:“你可知你皇祖曾经作过的一首诗”

朱载坖听到嘉靖皇帝这话也不由一愣,他哪里知道兴献王作过什么诗

即便是朱载坖在到安陆之前,也主动的查阅了很多安陆以及兴献王时的诸多信息,但依然还有很多遗漏之处。

毕竟这个时代可没有像百度必应这样的检索工具,也没有deepseek这样的人工智能辅助,他想要全面的了解兴献王的过往,只能靠人力搜索。

所以,朱载坖不知道兴献王做出的诗,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可是现在是嘉靖皇帝问起,朱载坖也只能尴尬的告罪道:“儿愚钝,未曾学习过皇祖诗词。”

嘉靖皇帝不在意的笑道:“无妨无妨,这么多年过去了,朕也快记不得了。你皇祖作过一首叫做《杨柳》的七言律诗。诗曰:金丝缕缕是谁搓,时见流莺为掷梭。春暮絮飞清影薄,夏初蝉噪绿阴多。依依弱态愁青女,袅袅柔情恋碧波。惆怅路歧行客众,长条折尽欲如何。”

嘉靖皇帝念诗的声调很是悦耳,虽然这首诗的水平有限。

但是经过了嘉靖皇帝的诵读之后,完全就上了几个档次,让人恍惚之间也不由觉得,这首词当为一时之佳作!

朱载坖听完之后,也是由衷一赞,“皇祖之诗意境悠远,儿今天能听到父亲诵背此诗,真乃人生之大幸也!这一刻,儿不禁觉得皇祖也在这阳春台上,陪着父亲与儿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嘉靖皇帝听着朱载坖的话,也不由露出了开心畅快的笑容,他这辈子最缺的就是亲人之间的温情,最怀念的也是他小时在这座兴王府里的快乐时光。

如今人已至甲之年,还能故地重游,追忆往昔的幸福时光,嘉靖皇帝的心情自然也是舒畅幸福到了极致。

嘉靖皇帝道:“明天将翊也带上,朕要带着你俩一起去纯德山祭拜你皇祖。”

朱载坖立刻回道:“是,儿遵旨。”

嘉靖皇帝又在阳春台坐了一会儿,兴许这一天的兴奋和快乐,也终于让他感受到了一抹难掩的疲惫,他又对着朱载坖说道:“朕乏了,你自己先转一会儿,朕去小憩片刻。”

朱载坖起身一拜,“恭送父亲。”

李芳在这个时候,也恭敬的走到了嘉靖皇帝的身边,微微躬着身子,伸着手臂去支撑嘉靖皇帝扶过来的力量。

然后他就这样一路恭敬小心的扶着嘉靖皇帝去到了嘉靖皇帝曾经在这座兴王府里的寝宫。

回到这座阔别了将近三十年的寝宫里,嘉靖皇帝是既熟悉又陌生,寝宫里的一切仿佛都变了,又仿佛一直都没变。

他到了床榻边沿怀着睹物思情的情绪,轻轻的坐在了床榻上,那股遗忘了很久的安全感也随之而至,嘉靖皇帝低声的感慨了一句,“还是家里好呀!”

——————

求月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