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奥运会门票(1/2)
陈卓对连成海的表现非常满意。
不愧是熙哥培养出来的左膀右臂,用起来就是顺手。
这个“再来一瓶”的创意,用来对付徐仲恺,简直是大炮打蚊子。
用力过猛。
双方对饮料市场的定位,实际上并不重叠。
华耀山泉对准的目标,是低层次市场。
可乐的消费群体,则是中高端。
如果不是徐仲恺瞎搞,两者完全可以和谐共存。
是他非得将华耀公司当成敌人,想着一棒子打死。
这也是典型的阿美莉卡思维。
总想着垄断市场。
陈卓的应对,只能算自卫。
徐仲恺的另一个决策失误,就是跟华耀山泉打价格战。
他以为,自己背靠世界500强,排名靠前的企业,收拾一个国内的小公司,还不是小菜一碟的事儿。
殊不知双方的生产成本,压根儿就不是同一个级别的。
陈卓的华耀山泉,主打的是绿色健康活性水。
原材料除了那个价值1分钱的塑料瓶子,就是人工和运输的费用。
至于水源地,只要龙王洞不干涸,华耀山泉就有源源不断的原料。
跟他打价格战,徐仲恺明显是没做好市场调查。
或者说,他做了调查,却没将华耀这种小公司放在眼里。
在徐仲恺想来,只要自己稍微发力,华耀山泉就得关门大吉。
到时候,再将可乐的价格调回来。
收拾陈卓的同时,顺便还能震慑一下其他同行业的对手。
事实证明,伯克利分校的高级文凭,有时候也没什么用。
对于阿美莉卡可乐这个对手,陈卓自始至终的认定都很清晰。
自己暂时扳不倒这个庞然大物。
另外,华耀公司也需要一块磨刀石,以免员工出现惰性。
没有竞争的企业,永远缺少向前的动力。
徐仲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长期的一家独大,让他养成了惯性思维。
认定所有对手,都不堪一击。
这是很危险的。
一旦市场上出现了势均力敌的产品,决策层很容易应对失误。
所以,既然一棍子打不死可乐,还不如留着它做华耀山泉的磨刀石。
“再来一瓶”这种大杀器,等到以后再用也不迟。
“老连,你的想法非常好,只是对付可乐,现在还用不着!”
连成海眨巴眨巴眼睛,秒懂了陈卓的意思。
老板目光长远,这是为了对付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同类型产品,留的后手。
毕竟,奥运会四年一次,华耀山泉不可能永远借这个噱头。
至于将来,会不会出现跟华耀山泉争夺市场的饮用水,在连成海看来简直是一定的。
国内这么大的市场,只靠一个华耀公司,不可能完全吞下。
强如阿美莉卡可乐,最强时不也是仅仅占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陈总高瞻远瞩,属下心服口服!”
陈卓笑着骂了一句:
“靠,去了红眉厂两个月,别的没学会,拍马屁的功夫见长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