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九龙仓收购战的开始(2/2)
郑志杰道:“目前我们这边准备拿出2艘20万吨油轮,置地那边除了之前的星光行、皇室大厦,还准备拿出位于湾仔区的怡东酒店,其他就不肯拿大厦了,只肯用一些临街商铺、住宅地皮或者其他地方的货仓位置作为交易。”
“只有2艘油轮,我们手中其他5万、十万吨级别的,怡和不想要”杨文东笑问道。
郑玉华则回道:“怡和只肯要两艘20万吨级别的,小型的他们自己也有,油轮越大,利润越高,凯瑟克估计就是看重这一点才要与我们交易的。”
“嗯,行,看来怡和内部也并非想全部压入航运了。”杨文东点点头,道:“那就按照我们的计划,将其他油轮出售,未来我们不参与油轮生意。”
以后的油轮不到80年代,的确还是有利润的,哪怕是石油危机之后,可利润率必然大降;
那还不如趁着现在油轮价格较高,赶紧出售,获得的资金投资香港地产或者其他亚洲城市地产也能大赚,又或者专心于集装箱货运产业,总之肯定比油轮强。
郑玉华道:“明白,杨生,其实在香港,董浩云与赵从衍,都有购买的打算,只不过海外也有资本在报价,所以我这边还在等,看看哪一家价格最高。”
“董家行,不用考虑太多,就按价格来就行了。”杨文东不在意的说道;
这也不算坑其他华人,因为本质上,还是这些人对未来航运市场看好,才导致未来的家族危机;
就算没有杨文东的船,他们也会购买其他船只,特别是董浩云,在原先历史上,包玉冈弃舟登陆的时候,他还收购了英国的第五大船运公司,并且在日本船厂没订单的时候下订了多艘超级油轮,其中还包括“海上巨人号”这艘总排水量超过40万吨的超级轮船。
其实董浩云也知道航运市场不行了,但他认为这只是正常的市场波动,低谷个两三年就会恢复,所以更要趁机增加规模,如同在地产危机时候抄底便宜地皮一般,只是,他预估错了,当方向出问题的时候,越努力、越冒险,最后就是摔的越惨。
郑玉华答应道:“是,杨生。”
杨文东接着道:“地产交易方面,尽快与怡和达成一致,他们已经拿出三栋大厦,外加一些位置还不错的地皮物业,我们也不需要全部都是优质物业,其他城镇的地皮,只要合适,那也是可以的。”
“好,那我这就重新协商,尽快将协议定下来。”郑志杰答应道。
随后的半个月,杨文东也是紧跟这次大规模的油轮换物业项目,最终在3月18日,双方达成协议,怡和集团以怡东酒店、皇室大厦、星光行,外加6处位于港岛的临街商铺、尖沙咀的三处货仓、油麻地的一块住宅地皮,与长兴航运集团交换两艘总计40万吨的油轮;
消息一出,全港震惊,谁也不知道,这次交易会对如今香港的经济危机有什么样的影响;
“杨生,很高兴与你合作。”亨利凯瑟克脸上笑容非常灿烂,显然获得两艘能够“印钞票”的巨型油轮,很是开心。
杨文东也是握手笑道:“我也一样,希望能够在未来,能够与怡和集团多有合作了。”
大厦油轮交易完成了,自己也就可以放心对九龙仓下手了;还真是要多谢怡和本身,因为他们想收购牛奶公司,使得自己意图收购九龙仓的行动延迟了接近一年,才有了今天的机会。
这场签约是封闭式的,没有请媒体,签约之后,双方开始走法律程序,将各自的交易品分别过户,直到半个月后,才完成交易。
而同时这半个月的时间,九龙仓的股价开始出现了异常的增长,大量资金公开收购,也立刻引起了大量人的注意。
“这是,有大财团准备收购九龙仓”一名股票评论家看到股市的交易数据后,不可置信的说道;
身边一人也确认道:“对,是真的,而且看九龙仓股票的交易情况,这点资金入场,涨幅居然如此之大,说明市面上的股票已经不多了。”
“不多那到底是谁在收购”股票评论家说完后,脑海中立刻出现一个人名,似乎除了那一位,其他资本应该不敢对怡和下手吧
3月23日,长兴金融集团发布公告,因为看好九龙仓集团未来的收益,公司最近在股市上收购了部分股票,并准备与董事会一起经营公司,为九龙仓股民提供更高的经济回报。
ps: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