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我带你们回长安(2/2)
所以这半年都是被立为新太子的李治监国。
今天改变,李承乾没有死,还活得好好的,按理说李世民也没有悲痛欲绝,从而生病。
然李世民的病症,并非只是因为李承乾。
李承乾的死,是导火线。
本身来说,李世民早年驰聘沙场,就有不少暗疾。
再加上晚年酒色过度,或许还有家族遗传病这些等等因素。
现在的李承乾没死,然拥兵造反,也给李世民气得够呛。
李承乾一度认为,可能李世民不会发病了。
但终究是发病了。
既然发病,那就是机会来了。
不需要说瘫痪半年,哪怕只是一月,半月,都足以。
李承乾笃定,李世民的病,不可能这么快就能好。
有些事情会改变,可人的身体不会。
再怎么改变,人还是这个人。
“届时,我带你们回家。”
对于苏玉儿,小李厥来说,长安才是他们的家。
而李承乾,也终将返回长安。
再入东宫。
只是这次,就完全不同了。
——
右金吾卫大将军府的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李治凝重的面庞。
李义府领命匆匆而去,不多时,便带着金吾将军陆仝踏入书房。
陆仝一进门,便单膝跪地,声音洪亮:“末将陆仝,拜见晋王!”
李治微微抬手,示意陆仝起身,目光上下打量着陆仝,轻声说道:“陆将军,今日唤你来,是有要事相商。你且先坐下。”
陆仝依言起身,坐在一旁,心中却满是疑惑与忐忑。
自己身为曾经太子李承乾的旧部,虽陛下下了不追究的诏令,但前途已然蒙上一层阴影。
如今晋王突然传唤,不知是何用意。
李治看着陆仝,缓缓开口:“陆将军,本王知晓你曾是太子旧部。太子之事,实乃我大唐之不幸。但如今父皇病重,朝堂局势波谲云诡,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大唐社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陆仝心中一凛,忙道:“晋王所言极是,末将虽一介武夫,也深知局势严峻。只是末将如今……”
他微微顿了顿,神色有些黯然。
李治目光炯炯,盯着陆仝:“陆将军,你莫要灰心。本王今日找你,正是想给你一个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你在金吾卫多年,想必对军中情况了如指掌。如今本王身为金吾卫大将军,却发现军中有些人似乎并不那么可靠。”
陆仝心中一动,他隐隐猜到了李治的意思,但仍谨慎地说道:“晋王,金吾卫肩负保卫长安、守护皇室之重任,向来纪律严明。只是军中人数众多,末将也不敢说对所有人都十分了解。”
李治微微冷笑:“陆将军,你我打开天窗说亮话。本王听闻,右金吾卫中不少人与魏王府有所往来,甚至与五姓七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人,在这关键时刻,很可能会成为大唐的隐患。”
陆仝闻言,心中一惊,他没想到李治对军中情况竟如此了解。
犹豫了一下,说道:“晋王,军中确有一些将士与各方势力有所关联,这在军中也不是什么秘密。只是……”
李治打断他的话:“陆将军,本王问你,你觉得在这右金吾卫中,哪些人可用,哪些人不可用本王能否信得过你”
陆仝心中一震,终于完全明白了李治的言下之意。
这是晋王在试探自己,同时也给自己抛出了橄榄枝。
略作思考,陆仝想到自己如今的处境,太子已倒,若再不寻得新的依靠,前途将一片黑暗。
而晋王如今手握金吾卫大权,又在储君之争中崭露头角,或许是自己的一个转机。
虽说如今太子那边势大,可他人在长安,管的是城内。
作为多年跟随陛下的将领,对于军中大多数人来说,哪怕太子现在很有优势,但更多人依旧觉得,最后的胜利者,必然是陛下。
陆仝站起身来,再次单膝跪地,神色坚定:“晋王,末将从今往后,唯晋王马首是瞻!右金吾卫中,与魏王府、五姓七望关联密切之人,末将知晓不少。这些人平日里仗着背后势力,在军中多有骄纵,实乃军中蛀虫。”
李治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好!陆将军,你能明白本王的心意,本王甚是欣慰。如今时间紧迫,这些人留在军中,随时可能生乱。本王命你先下手为强,将这些人全部抓捕。”
陆仝面露难色:“晋王,这……这些人毕竟也是军中将士,若无确凿罪名,贸然抓捕,恐怕难以服众,也不符合律法章程。”
他是完全没想到,这才刚表态,就要给投名状。
这些人是随便抓的吗,不是抓不到,是不敢抓。
抓了他们,得罪魏王也就罢了,五姓七望也得罪死了。
对于太子,晋王这等皇室贵胄来说,压制五姓七望是很正常的,这些世家的人也不可能说跟太子皇子对着干。
可他陆仝,不过是个没背景的将军,打拼多年,累积军功,才有如今。
怎么得罪得起啊。
李治目光一寒:“陆将军,如今父皇病重,朝堂不稳,李承乾在洛阳虎视眈眈。在这危急关头,一切当以大唐社稷为重。若等他们先动手,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至于罪名,本王自会安排。你只需按照本王的命令行事,事成之后,本王定不会亏待你。”
这算是最后的通牒,如果陆仝不敢做,对于李治来说,陆仝还能有什么用。
他要的是彻底掌控金吾卫。
要在关键时候,能在夺嫡之时起到作用。
两万余兵马,在长安城中,这已经不仅仅是大用那般简单。
当然不是说冲击大内,而是对付魏王,他的好四哥。
如若有变,强势围堵魏王府,即便是四哥有再多的关系,又能如何。
在军队面前,什么权力先要先靠后。
陆仝咬了咬牙,心一横:“末将明白,愿听从殿下命令!只是此事重大,末将一人恐难以周全,还望殿下能再派些得力人手协助末将。”
都到了这份上,陆仝也清楚,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即便是五姓七望有所怨恨,那也管不着了。
晋王都这么说了,如果不跟着干,就是把谁都给得罪了。
反之,如若晋王登临大位,他也能跟着水涨船高。
之所以要晋王安排些人,不是他手下兄弟不够,而是必须要有晋王这边的人领头,才能分担一些风险出去。
至少后边被人追责,也能推脱到晋王身上。
他只是依照命令行事。
李治微微点头:“这是自然。李义府,你即刻挑选一些忠诚可靠之人,亲自协助陆将军行动。此事务必做得隐秘,不可走漏半点风声。”
李义府拱手领命:“谨遵晋王吩咐!”
听到李义府也跟着,陆仝放下心来。
李义府是晋王心腹,有他顶着,他压力就要小上很多。
思索后陆仝再次说道:“晋王,抓捕这些人容易,但他们在军中也有一些亲信,一旦行动,可能会引起他们的警觉,甚至引发军中骚乱。”
李治沉思片刻,说道:“陆将军所言有理。这样,在抓捕行动前,你先找个借口,将那些可能会闹事的亲信调离原岗位,分散到各处。等到行动之时,便不会有人轻易响应他们。”
陆仝眼中闪过一丝敬佩:“晋王考虑周全,末将佩服。末将这就去安排。”
“等等,”李治叫住陆仝:“此次行动,务必要迅速、果断。一旦开始,便不能给他们任何反抗的机会。还有,对于那些被抓捕的人,要严加看管,防止他们互通消息。”
陆仝重重地应了一声:“末将明白!”
陆仝与李义府退下后,李治独自一人在书房中踱步。
今夜的行动尤其关键,虽说是先发制人,然若失败,不仅他的储君之梦将破碎,还可能会引发金吾卫大乱。
届时父皇定然责问。
而若成功,将彻底掌控右金吾卫,真正能跟四哥掰腕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