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 军队构成(1/2)
“李芳。”
嘉靖平静的心起了波澜:“将西南各省今岁税赋的奏章送上来,朕要看一看。”
凭心而论,嘉靖并不相信陆子吟,他宁愿相信那些冰冷的数字。他相信这些数字不会骗人,而实际上的数字是高于明面上的数字。
哪怕是西南有陆子吟,地方官员也不可能不上下其手。
“西南四川今年税赋折合为四百三十一万两白银,贵州一百二十三万,云南一百七十万,缅甸三十四万。”
这一数目,陆子吟如数家珍,早就在他心中。
“若无意外,三十二年,这四个地方的税赋总和可以一千万两白银。”
西南发展健康,靠的是无数百姓都在努力劳作,他们日复一日的辛苦造就了如今大明的鼎盛。
每一年,他们都会获得更多的回报,日子也能越过越好。
能够上缴朝廷的税赋也是与日俱增。
一切的一切,都展现在地方经济发展。
百姓有钱了,自然愿意消费。一百个百姓的钱比不上一个地主,但他们的消费能力远远胜过地主。
地主需要的奢侈品再贵,创造的就业岗位,需求也极小。
反倒是百姓需要的衣食住行牵扯甚广,提供的就业岗位极多。
大明繁荣的经济,更需要亿万小民制成,而不是少量权贵。
“西南如此重要,为何爱卿要卸任?”
面对嘉靖的问题,陆子吟的回答很简单:“臣以为西南地区有军队驻守,各司其职,便能够
让地方安宁。若是陛下对其不放心,大可就地征募军士,将土司各部落的壮年征募后,调遣在其他行省当中驻守,训练。”
怎么让人无法反抗自己?很简单,将其变成自己人。
一旦土司兵成为大明新军后,他们的战争素养提高的同时,反而不会反叛大明。
除了语言文化上的统一,最关键的还是没人给的起他们那样优厚的待遇。想要老卒造反,得给钱,比大明给钱的还多,才能让他们卖命。
读过书,知道道理的老卒们根本不会相信土司们的花言巧语,不会与大明为敌。
直到大明该亡国的那一天,这些人才会站在大明的对立面上。
“地方军费太高又如何?”
陆子吟道:“为了西南稳固,多一些军费也不算什么。只要经济不断发展,五年内,西南足以养活十五万军队。这些军队可以涵盖湖广以及安南缅甸,以及两广。”
按照一个行省大概三万常备军,这一数目是少了。
但架不住大明四川云贵,以及湖广两广安南,真真更需要军队的地方没几个,只需要一些卫戍,以及数千野战军就够了。
真正需要的只有云南以及四川南部,安南三个地方。
其他地方根本不需要多少军队。
加上这些地方根本没有任何叛乱发生的迹象,只需要预防,不需要大军屯驻。
“大明军队数目十年内增长到三十万卫戍,二十万野战军。”
“你要让军队规
模翻倍?”
嘉靖眉头一皱,这可不是他想要的数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