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 还得砸钱(1/2)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嘉靖跟李芳都没有傻乎乎的问询没钱怎么办。大明户部没钱,但内库,以及公主钱庄有的是钱。
只要合情合理,嘉靖不会介意借钱出去。
他恐惧的是无底洞,以及已经离开大明帝国一次的安南。这片土地,让他获得名望,也可能成为恶名昭彰的开始。
大明不能将仅有的人力物力花费在上万里的土地之外,白白浪费掉。
哪怕是陆子吟在书信当中阐述了自己的进攻政策,准备尽快将占婆平定,让占婆人都成为大明的一部分也不行。
他要的从来都不是平定,更不是什么战报,而是当地百姓山呼万岁。
李芳也深谙这一点,皇帝做事总是不切实际,会想要结果,而非过程。
在皇帝看来,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是自己所要的。
“黄锦,你说我大明现在有多少百姓?”
“或有一万万人之众。”
黄锦谨慎回答,人口数据往日根本没人敢提及。就看大明内阁对地方上的控制力度,朝野上下就知道人口普查屁用没有。
就算皇帝下令,
而且人口土地跟税赋有关,地方官往多往少报的都有,这一
数据根本不精准。
只有朝廷对地方控制力度大,又有足够多大明官员恪尽职守的时候,大明才能进行人口普查。
归根结底,还是看控制力度强不强。
“还是无法说清楚吗?”
嘉靖有些叹气,大明的税赋主要来自于土地,土地之外杂七杂八的税赋大多已经废除。这些被统一归类为苛捐杂税,已经暂时消弭。
大明现在真正的财税来源一个是海上贸易,一个是陆地贸易。
无论是哪一个,都依托于现在构建的大明手工业体系。若无手工业,没有产品如何出售?
有手工业打底,大明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税赋产出。
现在随着位于开平中屯卫的铁厂开始满载生产,大明北方的铁器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在铁路不断扩建的当下,甚至有人想要在山海关开一个口子,用于铁路运输。
此事在朝堂上面引得许多争议,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才能保证山海关的防御能力不失。
而不是不该如此。
朝堂上不断转向,官员思索的方式都有自己的根本原因。
嘉靖不想知道他们是为了多少蝇头小利才这样做的,他打定主意所做的事情仅仅为了颜面。
安南非但不能丢
失,还必须在自己手上的时候愈发稳固。至于自己子孙后代会遇到什么问题,那是他所不考虑的,他只要当下,不管死后洪水滔天。
怀着如此心思,当内阁开始讨论如何拨款,给多少钱,以及官员的时候,嘉靖已经置身事外。
“这里就是西贡了!”
随着战舰上面的军士开口,甲板上面的大明官员远远看去,只见异域风情的港口停靠着数十艘船,船只云集在港口之上。一艘艘大大小小的船只运载着货物而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