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极品县太爷 > 第1078章 反对者

第1078章 反对者(1/2)

目录

这一次最先开口的并非是其他人,而是严嵩。

他始终在揣摩上意,可以说是最了解嘉靖的人之一。

他知道皇帝的意思是没有什么意思,嘉靖在改制上面的态度很模糊,不支持也不反对。

成功了有他的功劳,失败了大臣背锅就行。

虽然是陆子吟在千里之外上书的奏章,交给内阁讨论。究其根本,还是嘉靖想要知道这件事情又没有可行性。

因为皇帝从来不觉得文官集体值得信赖,若是科举开了口子,更多人才涌入朝堂,或许朝堂会有变化。

文官可不包括医生跟工匠这些人。

大家师承不一样,便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利益更是不一致。偶尔有那么一两个人想要跨越圈子攀附,也没人将其放在心上。

文官的圈子,不是谁都能进来的。

“科举改制一事,眼下看来势在必行。我大明朝的官员,现在有些不够用,陛下又下旨要增加天下的医生,让我大明百姓不再被病痛折磨。除了医生,大明工匠重要性日益增加,他们也可以参加科举,由此当一个工部的官儿,协助研发。”

“律法更是如此,我大明多少官员,懂律法?”

这是伪命题,八股并无律法一说,科举高中进士之后

,官员哪怕是在刑部做员外郎,也不需要能够背诵法律条文。

大明官员在六部为官,看的是不是你真的懂钱粮,军事,法律,匠造,礼仪。而是天子有令,不得不做。

若是官员到地方任职更是有一众经年老吏协助,他们对大明律,钱粮匠造,包括迎接上官的礼仪,都烂熟于心。

“改制改制,哪有那么容易。天下好不容易太平下来,现在便又要改制!平西侯未免太过急切了!”

工部尚书王邦瑞叹了口气,正色道:“此事事关重大,仓促改制,只会让我大明科举制度败坏,无法在为我大明选拔人才!”

礼部尚书孙应奎在此事上面却是颇为暧昧的道:“学生读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学校里面学的,跟科举考的若是不一样。又如何选拔人才?眼下我大明各学校用的教材,除了四书五经之外,皆是平西侯编撰。四书五经之外,老师只有三人,一人负责数学,一人负责体育,一人负责物理化学。”

“反倒是四书五经,这就有九个老师。实属太多!”

“这些日子,礼部里面也有讨论,说的都是小学不再讲授四书五经,而是先叫孩子们读书识字。等三年之后,无法自费继续读书的

学生都有了一技之长后,也能养家糊口。想要参加科举的,也能继续读书。”

“如此一来,只需要一个老师教导我大明的文字,四个老师足以维持一个班级正常运行、剩下来的老师,可以教导更多学生。”

“四个老师同时授课,便可以维持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名学生受到教育。”

孙应奎的话犹如一记重击,这里是大明,谁会在乎小孩子的学习?

大明文官,除了对自己家孩子的学习上心,要么自己亲自指导,要么请的良师教导。等孩子年纪稍微大一点,就会带着孩子去拜访大人物,为孩子的孩子铺路。

师父,在大明的意义非常明确,指的就是没有血脉,却利益一致,徒弟可以继承师父政治遗产的人。

至于别人家的孩子的前途,在这明亮宽敞的内阁当中,却是没人在乎。

“孙阁老的意思是想要简化教育,让普罗大众自己选择自己的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