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众望所归(1/2)
徐阶始终笑吟吟的,他似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似乎又对什么都感兴趣。他是不是的深思,回答变得缓慢,又时不时地在短暂的思考之后抛出自己的问题。
他的问题尖锐,细腻。都是关乎局势,在深思之后才会有的回答。
“侯爷不愧是我大明文官当中的楷模,我大明兵部的计划,老朽会将平西侯的名字排在最前面。”半晌,徐阶起身拱拱手,他的感谢并非是作假。而是他现在已经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或者说该做什么。
“客气了。”陆子吟哂然,对徐阶的举动并无太多不满。
他知道徐阶为什么这样做。
大明六部,朝堂地方,这里面的门道,即便是自己这一辈子都在为大明效力,也不太明白某些部门的运转方式。
文官继承的是权力,而不是他们的心得。
治民也好,政治斗争的经验都是口口相传,是师傅交给学生的。而非是权利的更迭,不是血脉,而是追随。
往往文官都是从部里面提拔,晋升。某些时候,皇帝跟内阁会任命一些完全不了解六部的人充当六部尚书,进入内阁。
倒不是这些人能力不行,而是大明官僚体系如此,就算是了解本部运行,也不一定能够在
争斗当中占据优势。
单单是一个兵部,的是左右侍郎,而非尚书。
相对于不断更换,退休的尚书,左右侍郎在六部当中的时间更长,他们有时间钩织一张利益大网,构成文官群体。
嘉靖要对抗的从来不是文官某一个人,而是整个群体。这个互相分裂,不断斗争的群体,已经占据了大明的所有生态位。
陆子吟是文官,他需要对抗的并非是整个文官集体,而是当中的一部分人。
他手中的权力来自于自己,也来自于文官系统,他就是文官。
徐阶面对的问题,自己同样面对。自己跟徐阶最大的不同就是,老子是兵部的爸爸。
徐阶低三下四的原因也很直白兵部最能打的就是陆子吟,偏偏陆子吟文官的身份让兵部上下对其颇为忌惮。倒是一些不太受重要员外郎对陆子吟颇为推崇。
年轻人都喜欢英雄,陆子吟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从上任兵部尚书的第一天,徐阶就知道自己必须面对陆子吟,他对兵部的影响力,远远超过自己的预计。
这个年轻人已经成为大明当代的战神,他每战必胜,身边的人越爬越高,进而
成为兵部必须捧在手中心的人。
哪怕是毛伯温在的时候,兵部贪腐横行,但没人敢对新军动半个手指。甚至京营的千余新军都跟京营其他人的待遇不一样。
归根结底,兵部也知道什么人不能得罪。
现在毛伯温等人倒台,自己这样的新人,更是倚重陆子吟。至少陆子吟是文官,不是勋贵,不是那种不会打仗的勋贵。
这一点很重要,在大明,身份比能力更重要。
哪怕就是一个废物,只要是进士出身,那就是自己人。海瑞这样的非进士能力再强,他也只是一个举人,不配跟进士称兄道弟。
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严格,纵然是陆子吟也没有能力一下子扭转。就算是新贵族上台,这些代表资产阶级的人成为国家当权者。
到头来小民还是小民,社会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压榨无处不在,到处都是“苦一苦百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