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永乐五年,大明的大悲和大喜(2/2)
郑和拱手笑道:“老伯爷,两年不见,您老身体还安康?”
常歌跟郑和关系不错,在他面前说了一句为老不尊的话:“我六十多能生儿子,郑公公说我身体好不好?”
众人一阵大笑。
片刻后,常歌收敛笑容:“郑公公,世勋这两年多蒙你照料。多谢你了。”
郑和连忙摆手:“同舟共济,相互扶持。说什么照料不照料的呢?”
杨士奇在一旁道:“东莱伯,莱州伯,今晚我在刘家港摆了三十桌接风宴。宴请船队中所有正七品以上官员。你们也一同饮宴吧。”
常歌道:“对不住了杨学士,我们打算自家人在太仓驿站吃一顿团圆饭。”
杨士奇道:“也好也好。常家人也该先好好团聚一番。”
常歌全家人坐上了马车,来到太仓驿。
一家团聚,其乐融融自不必说。
席间常世勋讲起此番远航的见闻,譬如慢八撒(今肯尼亚)的人,浑身皮肤黝黑如炭一般;譬如深海之中有一种巨鲸,身躯比宝船还要大
众人听得啧啧称奇,时不时发
出一阵惊叹。
吃完了团圆饭,家人们各自回了卧房休息。
常歌则将常世勋叫到了驿馆后花园中。
常歌凝视着天空中的一轮明月问:“你为何会接受赵王送的两个小妾?她们哪里是小妾啊,分明就是赵王安插在咱常家的耳目。我以前对你千叮咛万嘱咐,去了北都万万不要跟赵王走太近。一旦掺和进了皇子之争中,就拔不出脚来了。那是个深不可测的漩涡!”
常世勋低声道:“爹,我有难言之隐。”
常歌道:“说。”
常世勋却道:“对不住了爹,儿子实在是不能说。儿子已是不惑之年的人了。有些事,就让儿子独自面对吧。”
常歌怒道:“你是不是觉得伯爵的爵位还不够高?巴望着赵王能让你当侯爵?”
常世勋微微摇头:“爹,您应该了解我。我是个知足的人。我有把柄在赵王手上。我的话只能说到这儿了。您老不要问我是什么把柄。如果儿子说了。咱常家恐怕要大祸临头。”
常歌一怔。
常世勋道:“爹,这事儿您老是帮不上我的。您今后就不要再问了。跟赵王的关系儿子心中有数,能把握好分寸。”
永乐五年,对大
明来说是既大悲,又大喜的一年。
七月,徐皇后殡天,举国悲痛。
九月初,郑和船队返航。带回了三十多个藩属国的近一千五百名使者。任何一个强盛王朝,都有一个标志那就是万国来朝。大明做到了。郑和还带回了大明的头号通缉犯陈祖义,在应天城内举行了盛大的献俘、斩首大典。
九月中旬,远征安南的正、副统帅张辅、沐晟回京。押解俘虏伪大虞国上皇黎季犛、伪皇帝黎苍、伪梁王、伪卫王、伪新兴郡王、伪太子回京。远征安南之战,以大明的全胜而告终。
强盛王朝的另一个标志,是开疆拓土!
文渊阁内,永乐帝召集群臣议事。
永乐帝道:“安南全境已在大明掌控之中。朕的意思,将安南并入我大明版图。改安南国为大明交趾布政使司。你们觉得如何?”
首辅胡广始终是个迂腐的文人。他道:“我大明遵从儒家,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将安南吞并,似乎不符合儒家之法。”
新城侯、征南大将军张辅道:“胡首辅,您这话我就不爱听了。安南的那些叛军,侵扰我大明边境,杀我子民,占我土地的时候,跟大明讲过仁义礼智信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