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登闻鼓皆可敲(2/2)
胡惟庸针锋相对:“启禀圣上,从汉唐到宋元,越级上告就一直是重罪。这事情我查问过直隶臬台陈允,他的一席话臣认为颇为有理——天下之大,不乏有冤之人。若有冤之人皆越级到京城告状,刑名制度何存?陈允将吴宗伯关进大牢有理有据。打吴宗伯的大棍亦合理合法!”
洪武帝表明了态度:“嗯,有道理。”
胡惟庸又质问常歌:“常歌,你身为仪鸾司大使,办案要讲证据。从你刚刚交上来的供状看,泰兴县令收受地痞黄三贿赂的事有证据可循。可你说知府、臬台一直到御史中丞联手徇私,证据何在?”
胡惟庸是何等精明之人?他的问题直接戳中了常歌的短处。常歌一时语塞。
洪武帝道:“常歌,回答胡惟庸的问题。”
常歌只得说:“各级官员联手徇私之事并无证据。”
胡惟庸乘胜追击:“没有证据你就敢在圣上面前参两个知府,一个臬台,一个御史中丞?据我所知亲军都尉府不是御史台,没有风闻言事的权力!”
常歌哑口无言。
洪武帝心中暗想:常歌还是年轻啊,不是胡惟庸这只
老狐狸的对手。
洪武帝瞥了一眼太子朱标,那意思是:儿子,看着当老子的怎么断这桩案子,学着点!
洪武帝道:“地痞黄三用假银子诓骗林聪韶五百亩田地,此等作恶之人断不可留,斩立决!乡约徐田生充当掮客,为黄三贿赂泰兴县令吴胜牵线搭桥,判杖责五十,流三千里!吴胜身为一县父母官,收受贿赂酿成冤案,罪大恶极,剥夺一切官职,秋后问斩!”
常歌叩首:“圣上英明。”
洪武帝却道:“常歌,你先别急着拍朕的马屁。泰州知府许英、应天知府刘承文、直隶按察使陈允、御史中丞陈宁并无徇私枉法的实证。一律不予追究。仪鸾司大使常歌罗织罪名胡乱攀扯以求大功,其心可诛。念今年伐蜀时常歌刚刚立下大功,从轻处罚,罚俸一年!”
洪武帝对这件案子只处置到了县令一级,没有再往上深究。这正是他当日对朱标说的“处理事情要恰到好处”。胡惟庸和淮西党他还要用,没有必要因为一件小案子处置四名淮西党官员。至于罚常歌一年俸禄,那是算不上处罚的处罚,只是给中书省的掌舵人胡惟庸一个面子罢了。
常歌叩首
:“微臣领旨谢恩。”
说完常歌朝着青石板重重磕了一个头,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洪武帝道:“常歌,你不要不服气!你是朕的家奴,办案时代表着朕,要时时处处谨慎。刚才胡惟庸所言亲军都尉府办案的坏毛病,朕看你身上就有。”
常歌跪地拱手道:“圣上教训的是。微臣今后一定会改。”
洪武帝话锋一转:“吴宗伯虽然越级上告,却没有坏心思。读书人一身正气见不得不平事,朕可以理解。你告诉吴宗伯,让他放下杂念,好好准备殿试。朕已经为泰兴林家伸了冤,他可别做出什么告御状的傻事,搅了朝廷的抡才大典!”
常歌道:“微臣遵旨。”
洪武帝又意味深长的下了一道旨:“至于胡惟庸所说,越级上告在前朝是大罪。朕认为那是前朝的恶法陋规!朕登基之后就在奉天门外设了登闻鼓。并在《大诰》之中写明,凡官员敲响登闻鼓禀奏要务,皇帝要立即召见。朕今日就将规矩改一改,天下有冤之人若要告御状,无论官员、百姓皆可敲登闻鼓!”
胡惟庸正要开口反对,洪武帝却抢先一步说道:“朕意已决,此事就这么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