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针尖对麦芒(2/2)
常歌一愣,随后道:“微臣领旨。”
常歌自进入都尉府,还从未亲手杀过人。他心中发愁:这一回我要当刽子手了么?
片刻后,他发现了一件让他更加犯愁的事。他看到一众文臣武将正怒视着他。那火辣辣的目光仿佛在说:“姓常的,你今日斩了赵元就是跟满朝文武为敌!”
常歌想起昨夜睡前跟四叔夜谈,四叔说的一句话:如果赵元是死在你的手上,你的命就悬了!这事是圣上在跟臣子们斗气。你替圣上出了这口气,圣上就要转而安抚那些旧将勋贵。怎么安抚?只能借你的颈上人头安抚。
常歌失魂落魄的离开谨身殿,走向都尉府的方向。
洪武帝再次回到了谨身殿内,坐到了龙椅上。他一坐下心中就有些后悔:殿外那些人要是真的集体辞官,谁来帮朕治国?本来定的大政是科举选才,可科举还没有开始进行。新的人才还未选拔出来,就让殿外那些人回家种田?
刘伯温在一旁终于不再煽风点火,他说了一句公道话:“圣上,新朝初立,最需要的就是稳定。似乎应该安抚殿
外群臣的情绪。”
洪武帝是煮的熟的鸭子煮不烂的嘴。他怒道:“一国之君去安抚一群悖逆之臣?天下有这般道理么?”
嘴上虽不示弱,洪武帝心理的小算盘却已经开始打得噼里啪啦乱响。他能在元末争雄中脱颖而出,成为九五之尊,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
赵元是一定要杀的,跪谏威逼天子之风不可长!不过嘛,刚才朕命令常歌亲自动手杀人。不如此事之后,朕寻个由头斩了常歌,消消李善长那帮人心里的火。这样一来也算给他们一个台阶下。只是可惜了常歌,那后生是个人才。唉,世间最难的事莫过于取舍。事到如今朕也只能弃卒保车。不,弃车保帅了。
谨身殿内的洪武帝已经想出了对策。谨身殿外的数百名官员此刻却安静的很——他们悔得肠子都青了!为什么要跟着李丞相喊什么杀赵元就辞官?辛辛苦苦十几年,刀山上走,血水里滚,好容易盼到新朝建立,混上了个正儿八经的官职。官还没当几天,好日子还没过几天,这就要丢官帽了么?
人世间最折磨人的就是“面子”二字。洪武帝不想丢了面子,绝不朝群臣低头。群臣亦不想丢了面子,
成为出尔反尔的小人。双方现在缺的是一个台阶,一个借坡下驴的台阶,结束大明开国后朝堂上的第一场风波。
都尉府,诏狱。金有田焦急的来回踱着步子。常歌来到了他的面前:“带我去关押赵元的牢房。圣上有旨,将赵元押至广敬门斩首示众。”
金有田面露苦色。他的生死弟兄这就要被斩首了,他心里像是扎了一万把钢刀。
金有田领着常歌来到地字甲二号监牢。常歌透过铁栅栏看到了这样一幅情景:早已经醒了酒的赵元,正拿自己的脑袋轻轻撞着墙。看来赵元也在为自己昨日撒酒疯的事后悔。
常歌心中叫苦:违抗旨意我是个死。遵旨亲手斩了赵元的头颅,得罪了满朝权贵同样是个死。只不过是早死晚死的问题。唉!看来我的运气已经用光了。一年前的寒冬腊月,我从瓜步渡的沉船上死里逃生,稀里糊涂成了圣上面前的红人。仅仅一年后,我就又成了一个死人了!
死?我不想死!我跟盼儿才成婚十几天。我们每晚都在床上练十八路弹腿,折腾到半夜。说不准她已经怀了我的骨肉。我死了,盼儿和肚里的孩子孤儿寡母的怎么活?谁给四叔养老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