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新的时代(1/2)
每个人都会有危机意识,为还没到来的困境走出防备。
人会如此,一个国家更会如此。
渊盖苏文在短暂的郁闷后,明白了自己无怎么卑躬屈膝都不能在和大唐和平相处后,开展了第二次专门针对大唐的防御性工事的建设。
只是这一次留给他的时间没那么多了。
旁边的新罗和百济因为高句丽被大唐打的自顾不暇后得到了几年平稳的喘息机会。
可是在渊盖苏文派人和他们说完大唐现在的实力后,也开始不淡定了起来。
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都能理解,尤其是在高句丽被大唐全方面征服后他们的情况将会和现在的高句丽没有差别。
这两个小国为了能长久地存活下去,只能开始不情愿地对高句丽开始支援行动。
大唐最看不惯的就是两面三刀的小人。
新罗国的善德女王还认为自己应该有机会再和大唐交涉一下,希望自己若是帮助大唐打败高句丽后能得到大唐的友好。
只是她已经开始对高句丽开始了援助,,现在又来和大唐示好,难到不明白世上从来没有这样左右逢源得到好处的事吗?
李世民在回到长安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斥责了善德女王支援高句丽的行径。
并且
答应善德女王,若是大唐和高句丽再起战事,一定会顺道将新罗一起灭掉。
现在的李世民更有了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
虽然新罗百济在他眼里根本就是弹丸之地,没有高句丽那么有威胁,可是他介意一道将他们灭掉。
想比之下,大唐和吐蕃之间的关系就好得多了。
在禄东赞的倡导下,两国不仅开始了大范围的通商,甚至在他的撮合下,又拟定了很多针对西域诸国的平灭计划。
虽然算下来最后得益最大的还是吐蕃。
因为吐蕃和西域连接更紧密,大唐中枢要想控制千里之外的西域还是有着比较大的麻烦事需要解决。
养在长安多年的李靖再次披甲上阵,被李世民封为西北道行军大总管,联合吐蕃国一起,来了一场西域扫荡行动。
明明来年就要去泰山封禅了,李世民还是要搞出这么大的动静理由只有一个,他要用战场重新让太子李承乾洗涤一遍。
在李世民的认知中,战场是最好改变一个人的地方,也许就是因为李承乾从小长在长安才会让他有如今的性格。
不过这点在李承乾看来则是想要把他支开的行为。
离开了长安去到西域那么偏远的地方,自己的手脚等于被
砍断了。
再回来的时候说不定自己多年在长安的布置全部都会被李泰连根拔除。
李世民的这个举动再次让李承乾觉得,自己这个太子位置是马上就要被废除了。
李承乾最近郁闷的要死,把苏芸带回来后,自己一直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个女人。
头一次对女人有了兴趣的他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情感。
李承乾难受,最开心的人自然是李泰。
他甚至认为只要李承乾死在西域,自己就能马上坐上太子的位置。
最近长孙无忌对他的态度也说明了很多,信心爆棚的李泰恨不得现在就能办一场酒会来庆祝。
而李治最近无聊坏了,兵部的差事真的很无聊,每天不是在看公文就是在看公文。
明明是兵部掌管天下兵马的衙门,却要做那么多琐碎的事。
虽然将每一件经过他手的事情都办的井井有条,可是他还是想和太子换一下,毕竟西域多好玩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