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明朝大昏君 > 第381章 248 奇袭

第381章 248 奇袭(1/2)

目录

嘉靖八年六月二日。

杨镇率领训练了一年半的一万两千名骑兵部队出发。

为了打造这支骑兵部队,两年之内朱厚熜的内库拨款四十万两,兵部拨款二十六万两,给辽东军队划拨三十万石粮食。而且朝廷同意屯田改革之后的所有赋租一律用于这支部队的建设上。

十多万顷屯田改革,每年的赋租达到八十万石左右。加上这几年辽东边贸越来越发达,海运也是挣大钱,都给盛应期足够的底气。

盛应期就是利用这些钱,打造了这支骑兵部队。

从锦州出发之后,部队是昼伏夜行。

杨镇利用两天两夜的时间,来到了彰武新城。底蕴早就做好了准备,彰武新城作为最前沿的马市所在地,也是有兵营的。卫所改革、屯田改革,并不是要废除原来的军队。

只不过是整顿原来的军队而已。

在卫所改革之前,整个辽东在编的军户十五万以上,也就是说名义上辽东卫所军队应该有十五万人以上。每年辽东都指挥使司都是拿着这么多人的军饷,其实大部分都是空饷。此次卫所改革,整顿军队之后才发现,辽东军队人数还不到六万人。这还是因为辽东一直在防备朵颜三卫,防备女真部落,所以前线需要部队,才能够保留这么多。如果辽东没什么战事,不要说是六万人,就是四万人也难以保证。

整顿军队,就是彻底确定辽东到底有多少军队。

最后裁汰老弱病残之后,确定的辽东军队人数是三万八。这两年盛应期陆陆续续进行了招兵,给辽东部队增加了一些新兵,最终辽东军队人数确定为四万五千人,基本上都是步兵为主。

他们的任务很简单。

就是驻扎在辽东几个重要的军事要地,防守这些地方。

而骑兵部队,却是重头开始训练的。加上骑兵部队,还有小规模训练的火器部队,目前辽东总共六万人的部队。彰武新城很重要,因此这里驻扎三个千户所,是辽东参军统一指挥,主要是防备彰武新城的内城。

底蕴做好准备,悄悄地把杨镇他们的部队安排在了彰武新城东南方向上的兵营上。其实这个兵营存在已经一年多的时间。因为盛应期和杨镇早在考虑出兵的时候,彰武新城应该是出兵的桥头堡。因此肯定是和辽河套军民府的老大底蕴透漏,好让底蕴有个心理准备。

底蕴是聪明人。

立马以军民合一的借口,在嘉靖七年就打造了这个兵营。

主要作用是农闲的时候,安排周围的百姓进入兵营,接受十天左右的军事训练。以这种借口打造

这个规模不小的兵营,谁也看不出什么。平时没有人的时候,这个兵营还会交给一些商人囤积物资,因此热闹的时候,这里还会有不少马匹。这一次正好可以利用这个兵营。

掩人耳目,不让人看出来。

杨镇在这里修整十来个小时。等到嘉靖八年六月五日晚上酉时,大约晚上七点钟左右出发。底蕴以彰武新城安危为理由,在晚上五点半之后,就关了彰武新城的大门,不允许五点半之后有人离开。

做的是有条不紊。

这样就算是有人看到了杨镇这支部队,也已经来不及。

从彰武新城出发,花了四个多小时,一直到快晚上十二点钟的时候,大部队来到了指定的地点。八十里,要是小股骑兵部队,两个小时就能够到达。可是杨镇率领的骑兵部队是一万多人的大部队,不可能跟小部队那样速度快。

在行军途中还是需要保持队形。而且还要派出斥候,派出先锋部队,给大部队探路。这样行军速度就慢了不少,足足用了四个多小时,快五个小时,才到达的目的地。

“张百户,此次多亏你们领路。”

“我们就是干这个的。这条路我们走过很多遍,之前以为没有什么用处,谁能够想到能发挥大作用。说起来还是我们要感谢杨总兵,要是此战能够胜利,我们也能够立下大功。”

杨镇为什么敢晚上奔袭。

就是因为有向导。

锦衣卫这些年在草原的部署,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锦衣卫以商户的名义,其实还真的是商人。因为他们的确是在草原做生意,只不过他们一边做生意,一边在设立各种情报站。不仅设立情报站,还重新画地图,交给军队使用。

此次给杨镇他们带路的,就是锦衣卫百户张广虎。

是一个世袭百户。

最熟悉这边的情况,因此带着他的人,给杨镇他们指路。杨镇感谢张广虎,其实张广虎更感谢杨镇。锦衣卫位置是有限的,想要升官并不容易。这一次他们带着杨镇大军,一旦杨镇他们获得胜利,张广虎的功劳也会很大。张广虎就很有可能升为副千户,或者是千户。

在军队当中,千户、副千户看起来级别不高。但是在锦衣卫当中,你要是能够成为千户,那么就可以负责一个地方的情报。张广虎能够成为千户,那么就能够成为锦衣卫在辽东情报的总负责。

所以张广虎才更加卖力。

杨镇笑着道:“不过

“杨总兵,需要我们做什么,随时吩咐。”

“好。你的人赶紧休息一下。”

安排了锦衣卫张广虎之后,杨镇转过头对自己的亲兵吩咐道:“让杨照、李大、哈明信三人过来。”

没过一会,有三名年轻军官走了过来。

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军官。

杨照是杨镇的侄子,也是杨家下一辈当中最出色的。别看只有二十几岁,但一直在军营长大,十几岁的时候就跟着杨照打过仗。弓马娴熟,熟读兵书,领兵打仗能力非常出色。

很多人都说杨照有大将之才。

哈明信一米九的大高个,身高马大,其实是蒙古人后裔。朱元璋成立大明朝的时候,任用了大量的蒙古人。后来朱棣在北京,又吞并了不少蒙古部落,因此朱棣手底下也有大量蒙古人做官。

当然有做高官,甚至有不少还拥有爵位。可是同样在大明朝生活的也有小兵。

哈明信家族就是如此。

祖先只是普通的蒙古人,因此被编入了辽东卫所当中,只是一个最底层普普通通的军户。一百多年下来,其实和卫所当中那些普通汉族军户一样。卫所制度崩溃,哈明信这样的普通军户,生活越来越困苦,连吃饭都很困难。

后来李承勋在辽东,开始在辽河套建新城。

在建新城的过程当中,受到草原很多小部落袭扰。为了应对这些小部落,李承勋花了不少钱重点打造小规模的骑兵部队,驱逐这些袭扰边疆的小股骑兵。哈明信就参加了这个骑兵部队,在和蒙古骑兵打仗的过程当中,哈明信名声大涨。

因为一米九的哈明信,从小家里穷,为了吃饱饭就上山当猎户。

从十几岁开始,就是当地非常有名的猎户。一手出神入化的射箭能力,以及强大的武力,让哈明信武艺精湛。结果在驱逐那些小股骑兵的时候,大放光彩,名声大振。

要不是哈明信出身太低,名声估计都传到了朝廷。不过还是因为出身差,所以虽然立下了不少功劳,但几年下来也不过是百户。后来杨镇组建骑兵部队,对这样的人才当然不会放过。

现在是骑兵把总,手底下拥有四百多骑兵部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