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明朝大昏君 > 第304章 番麦

第304章 番麦(2/2)

目录

林富是聪明人。

怎么驱动这些海商,当然是以利诱之。利益才是最重要的。用关税来敲打这些海商,同时也用关税驱动这些海商,在海外积极搜罗好东西。

当然其实林富内心并不认为海外有什么好东西。

大明朝物产丰饶,何必想着从海外搜罗好东西。不过既然是皇帝的命令,林富也是尽力的去完成。那些海商带来的,大部分都是东南亚的水果之类的。

没什么大用。

但林富愿意给他们减免一些关税。

算是鼓励他们。

“见过大老爷。”

很快又有一个海商走了进来。

林富看了看资料,

这是福建一个姓陈的海商。相比起之前很多大海商来说,这是一个小海商。他拿到出海凭证,一大半都是赊账的。

要用他出海之后,挣到的钱来还钱。

嘉靖三年年末出海,到了嘉靖四年五月份才回来。回来之后还了朝廷不少钱,但依旧是欠了朝廷一大笔钱。这样的小海商不少,都是需要跑好几趟海外,才能够完全还清朝廷的钱。

此人年纪看起来像是四十多岁的样子,但其实此人真实的年纪只有三十来岁。

“起吧。”

“谢大老爷。”

“说吧。你有什么东西可以献上来。”

“大老爷,小民此次去南洋,带回来的是一种叫做‘番麦’的东西。小民在南洋发现很多地方种植这种东西,成为当地百姓的口粮。小民和其他人打探过,才知道福建有些地方已经有人尝试种植这种东西。小民五月份回来之后,这段时间又在福建做了一些考察,发现这个东西在一些贫瘠、干旱的土地上也能够生长,而且产量还不低。小民认为‘番麦’这个东西应该是朝廷需要的种子,可以在那些贫瘠干旱的土地上种植。”

“哦?”

林富本来也没有太重视。

可是听着陈生这个海商的话,突然来了兴致。

贫瘠、干旱的土地上也可以种植,而且产量不太低。这是什么东西,因此林富立马道:“拿上来,让本官看看。”

玉米。

陈生带过来的就是玉米。

不过这个年代的玉米,和几百年后的玉米当然是有很多不一样。几百年后的玉米,那是经过几百年的适应,又有很多种子改良的结果。

当然不是很一样,但也是玉米,根子上是一样的品种。

林富拿着玉米看了好一会。对于林富来说,这个玉米是很陌生的。林富是第一次看到这种东西,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疑惑的问道:“这个东西真的能吃?”

“大老爷,小民岂敢欺瞒大老爷,欺瞒朝廷。这个东西在南洋很多地方是当地人的口粮,当地人的主食都是吃这个。小民回来之后,还和福建那边种植‘番麦’的农民打听过,这个东西真的能吃。”

“味道如何?”

“这个…………”

陈生犹豫了一下道:“大老爷,听闻南洋那边种植这个东西时间也不长。因此吃的方法简单,虽然不是很符合大家的习惯,但真的是能吃。吃起来虽然不像是米

饭,但也有淡淡的香味。”

不好吃。

这是林富第一时间的判断。

要是很好吃,陈生也不可能这么说话。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这个东西刚刚才被发现,大家并不知道怎么做。因此林富转移话题道:“产量如何?”

“一亩地能有两石左右。而且种植‘番麦’的都是下等田,贫瘠、干旱严重地方,也能够生长的很好。大老爷,福建地区的土地本来就不是很好,能有两石左右(200斤左右)的产量,是非常高的。”

陈生着急的证明自己带来的东西是好东西。

林富也是非常感兴趣。

应该说这些天过来想要减税的人当中,今天来的这个是林富最感兴趣的。林富自己就是福建人,福建的土地情况如何,林富比谁都清楚。

福建的土地很贫瘠。

不要说是现在,就是抗战的时候,日本人打了大半个中国,但对于福建都没有什么兴趣。原因就是福建交通不好、以沼泽和丘陵为主,山地众多。

典型的要资源没资源,交通不利于打仗,也没有什么战略作用。

耕地也是如此。

在东南省份来说,福建的土地最为贫瘠。

能够在福建贫瘠的土地上,一亩地的产量有两石,真的不少了。就是江南地区上等田稻谷产量,一亩地也不过是两石到三石左右。一些不太好的贫瘠土地,一亩地的产量也就是一石上下。

这就是这个年代的粮食产量。

贫瘠、干旱,在大明朝这样的耕地不少。河南、山西、陕西一带,贫瘠、干旱的土地有几千万亩以上。如果这些耕地能够有两石的产量,那么大明朝粮食总产量不知道要增加多少。这样的粮食种子,林富岂能不感兴趣。

不过林富不是那种急吼吼的性格。

因此道:“你说这个东西福建那边已经有人种了?”

“是。”

“你知道都在哪里有种这个的?”

“知道。小民此次回来之后,专门去找过他们。”

“好。你带着本官亲自去,本官要亲自看看情况。若你说的不实,到时候就不是一般的罪名,不要说是你,就是你的家族都要受到欺瞒朝廷的罪名。当然若你说的属实,减免关税是小事情,本官亲自给朝廷写信请功。你现在还敢夸海口?”

“大老爷,小民说的句句属实。”

“希望是如此。通知下去。本官要去一趟福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