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明朝大昏君 > 第252章 筑城

第252章 筑城(2/2)

目录

“蒋布政使,我的想法是,是不是可以缩减一下沈阳筑城的规模。把省下来的钱和人力,用在其他地方上筑城。”

“哼。李总制,筑城又不是家里砌墙。”

蒋瑶冷哼一声。

然后道:“李总制,这是筑城,你可知道筑城有多么困难。筑城需要多少钱,需要多少人力。你要打造一个完整的辽东防御链,这么多城市都要筑城,哪里是我们能够承受得住的。李总制,你是不是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

李承勋对于蒋瑶的嘲笑并不在意。

很是洒脱。

反而笑着道:“蒋布政使,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沈阳筑城,是要扩建为一个大城。而我说的这些筑城,并不是打造沈阳这样的大

城。开原、铁岭、抚顺这些地方筑城,只是为了防备草原部落扩建的要塞城市,不需要太大。只要做好了这些,等哪一天辽东有了足够的人口,到时候这些要塞城市可以和沈阳一样扩建为大城,然后继续往前推,在前面再扩建一个要塞城市。这样一步一步蚕食,不需要十年时间,辽阳、沈阳都会成为辽东内城,再也不会受到草原部落的侵袭。”

李承勋野心勃勃。

控制一个辽东岂能让他满意。如果是以前李承勋顶多是增加一些小型的军事要塞,来保护辽东的安全。可是随着朝廷有钱,给辽东的拨款开始增加。

不说别的,粮食就给的非常痛快。

以前朝廷给辽东拨款粮食,那都是抠抠搜搜的。但现在朝廷田赋增加,粮食也相对应的大大增加。因此朝廷都是非常痛快的给辽东划拨粮食。

在边疆地区粮食甚至比钱更重要。

有了粮食之后,在边疆地区不知道可以驱动多少草原中小部落。相比起大部落,中小部落生存困难,到了冬天、春天饿死人无数。有了粮食,这些中小部落甚至愿意直接投靠,听从你的命令。

钱也是如此。

以前朝廷给前线部队军饷,那都是抠抠搜搜的。杨一清在西北总制三边重镇的时候,跟朝廷天天要钱,要了一年时间。朝廷总算是给了杨一清三十万。

但现在不一样。

朝廷有钱了,给的钱也在增加。此次沈阳筑城,光是为了这个事情,朝廷就给辽东布政使司划拨了三十万。而且这还是第一笔钱,因为辽东新开省,所以后续的钱也会增加。

李承勋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沈阳筑城,整那么大干什么?

还不如用这笔钱,打造一个完整的防御圈。

“李总制,若打造这些要塞城市,你能够保证沈阳周围的安全吗?你能保证沈阳周围不受草原部落的袭击吗?”

“不能。”

李承勋摇头。

看到蒋瑶脸色难看,李承勋立马道:“但我可以保证,一旦这些要塞城市扩建,增加军事力量,那么沈阳周围受到草原部落侵袭次数可

以降低九成以上。且就算是受到草原部落侵袭,有了要塞城市的阻挡,沈阳、辽阳也能够有足够的准备时间。蒋布政使,你们之所以对于沈阳筑城如此感兴趣,是想要利用沈阳周围的耕地,安置更多的人。但如果只有沈阳筑城,根本不可能保证这个地区的稳定。”

“李总制,你有更详细的想法吗?”

“有。我看了布政使司关于沈阳筑城的计划,完全可以砍掉一半。剩下的钱用在扩建周边要塞城市当中。”

“一半?”

“是。”

蒋瑶明白李承勋的意思。

沈阳筑城是内阁大佬决定,皇帝拍板的事情。李承勋一个地方官员,是不可能改变这一点的。因为他这是想要和辽东布政使司一起上奏,想让朝廷支持他的想法。

蒋瑶静静地思考。

李承勋说的话,蒋瑶大致还是同意的。李承勋考虑的的确是辽东的未来。

“李总制,扩建那些要塞城市,周边的部落不会闹事吗?”

“不会,因为现在是最好的时候。兀良哈部落和鞑靼右翼大打出手,根本无暇顾及辽东。且现在兀良哈万户需要朝廷的支持才能够对抗鞑靼右翼,因此不可能和我们翻脸。建州部落不成气候,不用考虑他们。现在真的是最好的时候,等鞑靼右翼和兀良哈万户结束战争,我们在辽东任何的动作,都会引起兀良哈部落的反弹。他们自己不出面,也会鼓动其他部落闹事情。如果鞑靼右翼和兀良哈部落联合一起,那么我们在辽东做任何事情,更是阻力很多。所以我们应该迅速抓住现在如此好的机会,完成辽东的防御圈。”

蒋瑶没有说话。

但对于李承勋的说法,心中是赞成的。以前蒋瑶也听说过李承勋的大名,李承勋和现在的工部左侍郎胡世宁,在地方官员当中名气不小。

不过在辽东碰面,蒋瑶对于李承勋的能力还是很佩服的。

但这个事情太大。

蒋瑶道:“我要回去和其他人商量一下。”

“蒋布政使,时间已经很晚了。再拖下去今年就无法施工。我希望你快一点。”

“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