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杨吴再乱(七)(1/2)
静淮军节度使本来是徐温、徐知训父子为外放朱瑾所设,结果朱瑾和蒋延徽先发制人,除去了徐知训。
为了确保对这里的控制,朱瑾任命米志诚为静淮军节度使,掌管泗州、楚州和海州三地。
这三州中,海州位于海边,泗州和楚州都在淮河南岸,也在运河边。
因为大运河在这里借用了楚州和泗州之间的淮河段,这也让这两州的位置很关键,特别是泗州,所以静淮军节度使才设立在泗州。
吴国在这里驻扎有重兵,水师和步军四万人。整个淮河一线就扎着七万大军,可以说杨吴在江北的军队一半都在淮河一线。
楚州跟扬州交接,一个在江北运河的北边,一个在南边,交通十分便利。但六月一日晚上的事,楚州这边却是不知道。
楚州刺史叫李球,也就是之前跟着朱瑾一起反对徐知训的宿卫将领之一。那次乱局后,他和另外一位参与者马谦就被调到北边,一个担任楚州刺史,一个担任泗州刺史。
别看上面有着一个态度不明的米志诚,但这两人私下早已通过锦衣卫跟平南大都督府联系上了。
在扬州那边传出有人建议吴王杨
隆演称帝时,这两人就联系平南大都督府,让后者随时带军队进驻泗州和楚州。
平南大都督府也察觉到端倪,李嗣源当即让董璋带着一个厢进驻宿州,加强在这里的兵力。
没多久,圣上南巡,并让人送来圣旨,让李嗣源集结平南大都督府的军队,准备南下攻吴。
李嗣源当即调动大军,并亲自抵达宿州,率领这里的两万五千军队对杨吴保持着戒备。
而且驻扎在郑州的左神武军开始准备南下,作为平南军的援军。一旦杨吴那边真的称帝,李柷带着南下的禁军和驻守洛阳的右神策军随时会出动,给杨吴予以雷霆一击。
平南军的调动,并没有瞒过米志诚。
因为不仅是宿州集结了大军,徐州那边也出动军队威胁海州,可以说大战一触即发。
此时米志诚也很头疼,这朱瑾搞什么,非得去煽动吴王称帝,维持现状不好吗?
只是希望别真的称帝,不然朝廷这边肯定不会坐视不理的。
就在他这边担心的时候,坏消息就传来了。
“启禀节帅,刚刚传来的消息,昨日大王正式登基称帝了,改元‘武义’。”
“什么?称帝了?这么
快吗?为什么没有提前说?”米志诚听闻大惊。
难道称帝之前不是该向他们这些节度使说一声吗?虽然造势已久,但首先得吴王杨隆演同意称帝,然后定下称帝事宜,选择合适的时日称帝。
这跟其他的称帝有些不同啊!
这可不是新君即位,而是从吴王到皇帝的改变,不应该有很隆重的仪式感吗?
“回节帅,末将也不清楚,但这是朝廷派人传来的邸报,想来很多藩镇都收到了这个消息。”来人如实说道。
“这下要出大事了!”米志诚不断摇头,神色反而凝重起来。
“节帅指的是唐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