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营中议战(三更)(2/2)
“李都统这话就折煞末将了。如今左羽林军听从李都统指挥,末将自然会听从李都统的命令。”阎宝客气回道。
论级别,他跟李定江是平级,都是正三品。
单论地位和跟圣上的关系,他就远远不如了。
你看有目前的枢密副使有几个调到禁军担任大将军的?
一个没有,三个枢密副使有两个都是从禁军大将军一职调去的。
而且每次领兵,也很少有禁军大将军独自统领一军作战的,上面一般都会有一个行营都统或者招讨使。
这已经是惯例了。
其目的是也是限制禁军大将军的权力。
在平时,禁军大将军主要是训练和惯例禁军,但到了战事,却
没有多少独自指挥作战的权力。
而这些战时被任命为招讨使或者行营都统的统帅,平时一般都不会直接跟军队打交道。
这就是相互制衡的策略。
李嗣源是其中的例外。
“有阎大将军的保证,本都统就放心了多了。如今州兵还未抵达,不过左羽林军去年底就进驻魏州,想来阎大将军对梁军的情况应该有所了解,可否为本都统解惑一二?”李定江笑着问道。
阎宝一脸惶恐地起身回道,“李都统言重了,末将自然是知无不言。
平卢节度使是张汉伦,伪梁皇帝朱友贞的大舅子。之前在河朔时,曾指挥数万军队与朝廷作战,但败于李都统之手,李都统应该有些印象。”
李定江点了点头,这个手下败将,他还是记得的。
毕竟太不能打了,朱友贞也真的会用人。
忠心吗?
或许忠心,可打仗上也太不行了,居然敢用这样的人指挥数万军队打仗。
也不知道朱友贞怎么想的。
阎宝继续道,“河朔一战后,张汉伦调任平卢节度使。这段时间,末将从平南都督府以及锦衣卫得到的情报,张汉伦在平卢节度使可谓弄得天怒人怨
,这是朝廷的一个机会。
而且末将还得到消息,张汉伦此次派了两万大军计划配合戴思远攻打杨刘。应该已经从青州出发,但左羽林军的斥候还未深入平卢,所以并未打探到更多的消息。”
“平卢出兵的事,本都统知道。”李定江早就从锦衣卫那里得到了消息,就连李嗣源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那阎大将军认为此仗该怎么打?”
阎宝犹豫了一会儿说道,“末将以为可以派兵伏击这两万平卢梁军,若是能一举击溃,平卢便无力抵挡我大军的进攻。”
平卢虽然是强藩,但损失两万军队,哪怕只是战败,对于平卢都是很大的打击。
按照这个时候各州的做派,一般是自保,不会过多干预,然后坐等换新的节度使。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节度使上任后,只能掌握一州之地。
节度使换的勤,但一般都是节度使府所在州乱,其他各州并不乱。
就像平卢,若是打下青州,东边的登州和莱州肯定会闻风而降,都不带抵抗的。
而且这两个州的繁华程度在平卢也都是首屈一指的,自然不愿意打仗。
换谁当节度使都可以,只要不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