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门庭若市(2/2)
卢程面露难色,对郭崇韬躬身行礼道,“郭相明鉴,下官刚刚被贬至这太常寺少卿,平时见圣上一面也难,更何况下关这么做,效果也不一定好。
反观郭相不同。
郭相受圣上信赖,如今更是拜相入阁,以后便是圣上的左膀右臂。若此时郭相把这幅字帖献于圣上,定比下官去献的效果更为明显。”
郭崇韬面露喜色,笑着说道,“卢少卿此举,本相可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世家出身的卢少卿这待人处事上,的确让人惊叹不已。
不像本相,出身平凡。”
说到后面,郭崇韬开始自嘲起来。
卢程一听,脸色微变,对方这话可是有些不对劲。
就在他着急的身后,一旁的豆卢革趁机一脸谄媚道,“郭相您世代在雁门,而下官却得知汾阳王郭子仪也是代北人,只是后来才迁移到华阴。郭相和汾阳王都在代北,想来是有些关系吧。”
郭崇韬听了一愣,自己家什么时候跟汾阳王郭子仪有关系了?
但他很快意识到豆卢革的意思,当即笑着顺水推舟地说道,“豆少卿不说,本相都忘了。之前乱世之中
家谱不幸丢失,先人们常说汾阳王是我们四世之祖。”
郭崇韬其实对自己的出身平凡很不满意,以前还不觉得,现在自己不仅官至兵部尚书,还正式拜相入阁,出身普通反而成了他身上的缺陷。
豆卢革这话无疑让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先祖。
郭子仪在大唐的历史上地位不低,若是能跟其沾上关系,自己也就算是名门之后。
见郭崇韬接受了这套说辞,豆卢革便接着说道,“难怪大人如此英武多谋,原来是汾阳王的后代。”
郭崇韬一脸满意地看着二人,“卢少卿和豆少卿言重了,二位也是出身名门的子弟,这朝堂之上可就是缺二位这样的人。”
卢程一听顿时有了想法,连忙道,“还是得靠郭相在圣上面前多多美言几句才是,下官定感激不已。”
“哪里,卢少卿如今也是正四品大员,就算是之前之事有些瑕疵,圣上也未一贬到底,想来也是念及卢少卿是名门之后。”郭崇韬一脸认真地说道。
“跟郭相系汾阳王后代不同,下官这出身还是差了一些,还需郭相多多提点。”卢程恭维道。
“郭相,下官听闻这工部自李青阳尚书离任后便一直空缺,不知内阁可有决断?”豆卢革趁机说明来意。
他们就盯着工部尚书一职。
工部是六部最无存在感的一部,但工部尚书也是正三品大员,若是能升任这个位置,也算是极为不错的选择。
或许是心情很好,郭崇韬并未隐瞒,“如今内阁人员尚未配齐,暂时还无法正常运行。而工部毕竟是六部,六部九寺主官的决定权都在圣上手中,内阁只有建议的权力。
以二位的情况,豆少卿还是差了点,或许卢少卿还有些机会。只是这工部尚书不可能空缺太久,如今还未定下,恐怕圣上那边已有人选。”
“如今郭相是我们名门子弟在朝中的代表,还望郭相可以多多帮忙。”卢程恭敬地行礼道。
郭崇韬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这件事本相自然义不容辞。不过是否可行,本相也不敢保证,毕竟…”
他没有说下去,因为卢程刚刚被贬太常寺少卿,短时间内想要提拔为正三品官员,却是不易。
“无妨,就算不行,下官也会对郭相感激涕零。”卢程其实也就没抱太大希望,不过今天之行倒是收获不小,郭崇韬这边
倒是一条不错的路。
……
“枢密使,听说这两日那两位内阁大学士的府邸可谓是门庭若市啊!”
晋阳宫,正在宫中花园中散步的李柷不禁笑着对旁边的张承业说道。
张承业一愣,悄悄查看了圣上的脸色,未见不悦,心中有些不解,思索了一会儿回道,“陛下,老奴也有所耳闻,但并未过多关注。内阁之事,老奴作为枢密使,不便掺和,所以也就没怎么关注。”
“那你怎么看此事?”李柷看了一眼这老狐狸,笑着问道。
张承业佯装思考了一会儿说道,“老奴以为这也是人之常情。内阁大学士,跟先帝时期的拜相无疑,这地位陡然上升,
“恐怕不只是祝贺吧?”李柷淡淡道,“韩偓还好,郭崇韬却是有些高调,大肆收礼,朕都怀疑让他拜相是否草率了些。”
张承业试探道,“郭大学士或许是有些瑕疵,但其本身能力还是很出众的。老奴相信陛下任其为大学士,肯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定对如今局势有所预料。
陛下的用意,老奴不敢妄测。”
“好了,每次问你都是这样。朕有些好奇,你那侄子张琛也是州司马,也熟悉军务,怎么不让他去试试内阁学士?”李柷笑着问道。
“陛下厚爱。老奴那侄儿是什么样的人,老奴清楚。
如今能担任州司马,已经是陛下厚爱,且其刚刚担任此职,若贸然升迁,也不合适。老奴虽然是枢密使,但也不能因私废公、枉顾朝廷法纪。”张承业义正言辞道。
李柷看了一眼对方,并未多说什么。
张承业真的是这么想吗?
当然不是。
张承业知道只要自己还在枢密使的位置,他的义子、侄子都很难上去,因为圣上不会让他这一家独大,他所求也不是这个。
他已经是掌管禁军的枢密使,若让自己的侄子去内阁担任学士,岂不是同时插手军政之事?
若他的职务低,倒也无妨,可他是枢密使,若也这么干,肯定会引起上位者的忌惮,甚至是猜忌。
若真的到了猜忌这一步,有可能是好结果吗?
他也听出这是圣上的试探之意,自然不会上当。
也就郭崇韬这个傻子,刚刚拜相就开始得意忘形,想来在圣上心中,对其好感直降。
一时的权倾朝野有何用?长久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