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办报(1/2)
“什么旱灾,你小子就是在这瞎说,眼下大唐风调雨顺的,哪里会有啥子旱灾啊。”
程咬金连连摇头,一脸的不信说道。
眼下还是冬天呢,天上飘着雪花,在这个时候,预言明年关中地区会暴发旱灾,这怎么听,都有点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程咬金不信,自然也是正常的。
“信不信归你。”
陈锐也没觉得后者会相信,他呵呵一笑,然后,给程咬金倒了杯茅台。
“最后一瓶了,你尝尝,这个酒可是难得不遇的,就剩下这么一点,咱们哥俩今天把他干了了。”
“哟,那俺老程得尝尝。”
程咬金露出酒鬼常有的激动,他端起酒杯,旋即便是一饮而尽,将酒杯里的茅台给喝了个干净。
“还别说,这玩意还真有点意思。”
程咬金咂吧着嘴,品味着。
与此同时。
大明宫,甘露殿里。
连绵数日过去,房玄龄杜如晦几个重要臣子,总算是将接下来要进行的科举的具体章程,给制定完毕。
“陛下,这是刚刚抄录好的贞观元年科举章程,您请过目。”
杜如晦毕恭毕敬的将书写了洋洋洒洒数万字的章程呈给了李二陛下。
这是个相
当完备的科举制度。
而他首先做到的,就是公平二字。
从考生入场,到考场地点的选择,亦或者是监考官员的管理,都有着详细的规定。
是一众朝臣们,半个月的成果。
“各位辛苦了,眼看年关将至,这么的,每个人到内库里面支取绢五百匹,权当是朕的一点心意,元正过年时,会在宫里摆上岁宴,届时,朕亲自向各个敬酒致谢。”
“陛下,这都是臣等应该做的。”
房玄龄赶忙笑道。
笑容下,却是难以掩盖的疲惫在其中。
李二陛下这些天里,可是把他们召集在这里,凭空的,制作出一个规则完备的科举制度啊,而不是之前的那种草台班子似的科举考试。
明清科举考试之所以如此的完备,那纯属是前人数百年来积累的经验上达到的成就。
而此时,他们凭空的创造这一制度,并且要绞尽脑汁的去思考各种可能会有舞弊出现的漏洞,并加以约束。
可想而知,这是一项多么浩大的工程。
以至于,当这制度敲定完毕之后,大伙是齐齐的长出口气,觉得是时候,可以休息几天了。
“年底了,各部也该休息一下了,传朕旨意
,从今日开始,除各省各部必须之官员外,一律休息十日,大家好生的休息一下,多陪陪家人,朕也多陪陪父皇他们。”
李二对着在场的众人笑着说道。
“谢陛下隆恩。”
一连数日“九九六”的房玄龄等人是齐齐的拱手道。
等到朝臣们散去,李二这才将制定好的方案,给拿了出来。
“老房,老杜,咱们要不,到陈锐那小子那看看,看看他小子对这个章程,有何说法?”
“好啊陛下。”
房玄龄当即便附和一声,一则是他喝上几杯美酒,二则是因为,这个方案,就是陈锐提出的设想,由陈锐来看看,来查漏补缺,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去倒是好办,不过,该如何的将这份方案给拿出来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