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靺鞨来使(2/2)
看,这是都督府下的命令,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所有上品阶的捕头武侯全部要去都督府接受安江顺都督训练,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好话已经说尽,要不是看在这个几个捕头是曾经一直跟在他手下做事的份上,蔡东根本不会提醒他们。
五月二十五日,靺鞨大祚荣有信使来到,大祚荣派来信使,渤海高层都有些搞不明白大祚荣这是什么意思,安江顺更是有些不明白,难道是因为自己这不到一年时间就收服了几个契丹部落让大祚荣感到威胁了,在没有弄清大祚荣真实意图前,安江顺决定避开信使不见,他让别驾岳云去见这个信使,若是问起自己就说他去
见到自己都督这么无奈,作为别驾的岳云还能怎么办,只能听给自己老大的意思去见大祚荣的信使。
闲来无事,安江顺带着霍宗两个人跑到街上闲逛,算是体察民情了。
另一面岳云和程野两人则在都督府衙门会面大祚荣信使,大祚荣信使名为周盛是个汉人后裔,汉人后裔在大祚荣麾下做事并不奇怪,大祚荣曾经被封渤海郡王,是唐朝中央承认了郡王,一些北方汉人见大祚荣乃是大唐圣人亲封也算是正统,自然愿意在他麾下做事,不过他们都被大祚荣的外在所迷惑,大祚荣根本就是表明服从大唐,实际上暗地里一直在联合高句丽残余势力联合密谋与大唐对抗的事情。
然而此次大祚荣突然派出使者要见安江顺确实有些不比寻常,安江顺不见大祚荣信使是有好处的,至少
可以让李隆基相信自己,随着九州商行的发展,安江顺手中的情报力量虽然比不上李隆基手中掌握的暗龙与明面上的百骑司,但是在北方,九州商行经过一年多经营情报力量已经相当雄厚,除了靺鞨国还没有完全渗透,整个河北道的消息就没有安江顺不知道的,李隆基派来的那些百骑司密探,安江顺自然也是知道的,只是有些事情大家心照不宣罢了。
安江顺也乐得让李隆基的人看到自己不愿意和大祚荣信使见面,不管大祚荣有什么目的,这都是态度问题。走在渤海街道上,安江顺对霍宗讲到:“霍大哥,瞧见了吗?仅仅一年时间,渤海已经如此繁荣,若是在发展几年,就算比不上京城,至少也能和扬州一较高低吧。”
“江南确实繁荣,不过渤海更有生机一些,这是我在其他城池都未曾看到过的景象,百姓脸上都充满了笑容,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幸福。”霍宗回到安江顺,霍宗来到渤海这半年确实看到了安江顺为发展渤海付出的努力,税收越来越多,农民也有足够的土地可以种植,辽东的黑土地的肥沃霍宗也见到了,虽然黑土地每年只能收获一季,但是土地肥沃单产很高,一季收获也足以养活一家人并且有大量结余可以拿去卖。
顺手在一旁的推车上买来一袋果子,霍宗对安江顺说到:“虽然渤海暂时还比不上长安这些地方物产丰富,但是比起一般州府可要繁荣多了,而且街道整齐,你看看街道两侧,安郎,我是发自内心的佩服你,不仅在军
事上有一套,这治理地方也很厉害啊。”
“我这也是瞎鼓捣啊,看到百姓摆摊困难买菜卖货困难,便想到我们可以规划区域让百姓摆摊,这些推车也是为了方便百姓售卖货物,现在看起来,我们的方案非常有效,不仅方便了百姓也方便了我们管理。”
按照往日的习惯,安江顺带着霍宗来到了一家名为云的茶馆,和霍宗选择了二楼靠窗的位置坐下,指着他们每日这么奔波就是为了那微薄的工钱养家糊口,我们这些执政一方的父母官若是再不为他们做点儿什么又怎么对得起百姓的信任。”
霍宗曾经也算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人,也想过执政一方为百姓造福,只可惜霍宗出仕的时候,时政混乱,政局动荡,霍宗的功名被顶只能从军博取功劳不过也受到上司欺压被上司抢了功劳,霍宗心灰意冷退出军中加入了姚家护卫,现在他仿佛在安江顺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充满理想,不过和他不一样的是,安江顺遇到了一个好时机,圣人也是一个明君,朝中政治斗争也不再似上两代君主那么激烈,最重要的是安江顺已经拥有了一片基业让他可以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理想发扬光大,让百姓过上一个好日子。
“渤海有安郎你这样一个父母官,是渤海百姓之福。”霍宗轻声夸赞到,安江顺压压手让霍宗不要再夸了,好好听一听周围百姓在谈论什么,这才是他们到茶馆最主要的目的,体察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