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欣欣向荣(1/1)
开元六年是渤海欣欣向荣的一年,从五月中旬开始,渤海以北便有大量契丹部落南下主动投入渤海都督府下管辖,并且献出了自己部落的花名册,对此安江顺也非常满意,派出官员入驻每个部落的同时还重新编组大大小小的部落,太小的部落便合成一个较大的部落定下聚居地选出一个比较听话的人任命镇长负责管辖。
所有部落呈品字形分布在渤海城以北三百里到五百里范围,为了方便管理和控制,安江顺还特意下令让别驾岳云超募工匠民夫在渤海城以北地区修建乌堡,共计三个乌堡也呈品字形分布相距一百里,每个乌堡有八百步卒两百骑兵驻守,这三个乌堡是安江顺控制北方这些归降契丹部落的重要枢纽,也是在将来与靺鞨国爆发战争时渤海北方的防御中枢,毕竟渤海以北已经没有大唐城池,在安江顺没有来之前,渤海以北的边境甚至都没有驻守的哨所,只有骑兵不定时巡逻,这主要也是因为在古代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边境线划分又加上这北方一览无余,以古代的军事手段根本无法做到全面布控,就连安江顺最后也只能在渤海以北七八百里的距离上设置哨站,这些哨站大多都隐藏在那河的南岸树林中,每个哨站驻五十骑兵,他们的任务也不是看管国境线而是预警作用,防止靺鞨人渡过那河,从北边发起进攻,安江顺也顺带着就将那河当做了渤海以北的边境线,他可不管别人同不同意,反正他就这么认为了,不服的大不了就是来干,先把地盘占下来总归是没有错的,等到未来自愿
加入渤海都督府治下的其他民族越来越多才有地方去安置他们。
在通信交通落后的古代,在地盘足够的时候增强人口基数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安江顺到这个世界后的目标可不是当皇帝,而是想当一个拯救皇帝的救世主,所以这地盘也就没有太大作用了,更何况是东北这个黑土地冻土地,在近现代这里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但是在古代这里是真正的苦寒之地,地盘再多发展不起来也是枉然。
渤海城里,安江顺的新政已经得到了贯彻,商业更加繁荣,走在渤海城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推着小车售卖果子的小商贩,在他们的车上有渤海都督府衙门字样还有编号,没错这些四轮推车都是渤海都督府按照安江顺的命令统一打造的推车,目的就是为了让街道变得整洁,为此渤海城内地所有街道都让人铺上碎石然后夯实,现在的渤海居民的幸福指数明显要比一两年前高了不止两成,居住的环境变得好了,自从安江顺来到渤海,粮食也不缺了,在安江顺的要求下,都督衙门呼吁一些距离城池较近的农民种植各类蔬菜并且养殖鸡鸭等畜类供应城池,由于商业贸易增多加上渤海城内有大量的公务员军人,他们的收入虽然不是城中最高的那批人,但绝对算得上这个时代中产阶级,尤其是那些军官们,收入更多。
在发展经济上,安江顺绝对比这个世界的人理解的更为透彻,这个世界的根本还没有理解到什么叫做商业经济,上面的人只懂得层层剥削,这才安江顺看来无疑是最低级的办法,看看现在的渤海就
知道了,在安江顺的政策刺激下,小商品经济正在稳步发展,而那些大商行在交了税收也能得到渤海都督府的保护不用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渤海都督府对商人的保护立刻吸引了大量北方商人甚至是河南道的商人慕名而来做生意,从别处来的商人在渤海待了一两个月后,这些商人感受到了渤海都督府确实是压榨商人并且商税也比别处要低,这些商人又呼朋唤友来渤海做生意,这里做生意可以要好做多了,官员不仅不欺行霸市收贿赂,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他们,这让那些被各地官府欺压惯了的商贩简直感动得就跟遇到了亲生父母一样。
不过渤海目前行业种类还不算多,而手工制造业更是只有都督府为都督府创收,其他的类似于兵器坊目前只供应军队,只为军队打造兵器甲胄,还处在官营阶段,当然安江顺也没奢求自己能够在这个世界能搞出资本经济,安江顺只是想自己能收到更多税收,至于资本主义还是留给后人慢慢发展吧。
“都督,这个月收到商税合计黄金大约有三千四百五十两。”
“这么多?”安江顺诧异的问道岳云,一个月三千多两金子,这可不少了,当然安江顺也知道实际能收到赋税肯定不止这一点儿,这个税收再加三成或许差不多才是真正应收到的赋税,商人逐利,逃税是很难避免的,不过安江顺也不介意,本来目前的商税就很高,逃点儿就逃点儿吧,原本他还打算将收税比例降低一些,最后
是在程野岳云等人的劝阻下这才没有继续降低对商人的税收,程野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商人逐利那些商人是肯定要逃税的,再者就是本来渤海都督府的商税就已经低于整个大唐各州府了,要是再低恐怕其他州府的官员就该有意见了。
渤海赋税在五年内不上交赋税,安江顺这么搞还没什么,但要是再降低,让其他地方的官员治下商人流矢,导致他们的收到的税少了,吃到的钱少了,那些官员肯定会联名弹劾安江顺的。
基于这个考虑,安江顺便放弃了继续降低商税以及其他税收的打算,比起其他地方的百姓,渤海治下的百姓已经过的够好了,安江顺没必要再去坐那个烂好人,他也要为自己的前途考虑,只有走到更高层拥有更大话语权,安江顺才能够为这个民族做出更多的贡献,每行每业都有自己的规则,官场也是如此,官场有自己的潜规则,安江顺要想走到更高位就不能去做那个打破规则的人。
指着商行名单,安江顺对岳云讲到:“商行越来越多,光是靠都督府户曹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在招募一些文吏补充到户曹这些个缺人手的部门。”
“下官明白。”
“还有,各个坊内的武侯要接受培训,这两个月来我可是听说了不少关于百姓检举民坊内部的武侯在巡街的时候采取暴力行为,还有这小偷似乎也多了起来,这些事情连我都知道了,我想不必我在多说什么了吧。”
“下官惶恐!”听到安江顺的话,岳云慌张地说道,“下官会尽快知会渤海县尉让他尽快破案抓捕那些
盗贼。”
“此事让县尉蔡东抓紧,作为一地父母官,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要是连几个盗贼都解决不了,以后还让怎么让百姓相信我们?”
“下官明白,下官一定督促
安江顺点点头,对岳云说到:“训练武侯的事情我会亲自参与,通知下去,先让那些有品阶的武侯来都督府接受我的训练,至于时间就由你来安排。”这段时间随着渤海城人流量迅速增加,城内的武侯捕快在执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安江顺在城内私访时也瞧见了一些捕快在巡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执法暴力不依照律法行事,人情大过于法律,在李隆基这个皇帝都开始强调律法治国的时候,安江顺作为一个接受过现代思想熏陶的人自然更是知道律法精神,安江顺自己又不可能每次都刚好瞧见这些事情是,所以安江顺必须要给都督府的培训官自然就是安江顺他自己了。
岳云在自己的记事簿上记下安江顺的命令,然后回到安江顺:“我会尽快安排好。”
“不只是渤海城,还有其他各县武侯捕快都要来渤海接受训练。”听到安江顺的话,岳云赶紧记下,安江顺吩咐下来的事情他课不敢有什么遗漏,这些日子他可都看见了,跟在安江顺麾下做事升官快的很,安江顺才来渤海不到一年时间他就成为了正五品别驾,还有那个延吉图县令马通现在也成了正六品县令,这样的升官速度不可谓不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