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诊脉方法(1/1)
陈清生让老汉的儿子蒸一点大米拿过来。
老汉的儿子虽然觉得很奇怪,但也去照办,大约过了十五分钟,儿子把蒸熟的米饭拿了过去。
陈清生把米饭用筷子弄出一些放在桌子上放凉,等米饭变温,他用手把米饭团成一团放在老汉疼痛位置的皮肤上,来回滚动。
没想到这是一团大米在皮肤上滚动了一会儿,老汉的胳膊就不疼了。
老汉和他的儿子觉得神奇极了,直呼陈清生是神医。
其实老汉的病就是因为那个毛毛虫,这个虫子的毛很纤细而且有毒,并且它的毛肉眼很难辨认。当时毛毛虫掉到老汉的胳膊上,它的毛就扎在了皮肤上,因此疼痛难忍。后来等陈清生用大米团滚过,就会把毛粘下来,当然皮肤就不疼了。
陈清生把这些病例都写到医书上,那么自己的徒弟无形中也开拓了眼界。
学医看得病人越多,累积的病例越多,经验越丰富。这医术对于一个想学医的人来说就是宝贵的财富。
“所谓问,就是向病人询问一下问题,比如病人平日里的饮食如何,出恭状况如何,晚上睡眠如何……这都会影响我们判断病情。”
“所谓切,主要是指脉诊。记住大夫诊脉时一定要平心静气。我们把食指、中指、无名指放在病人手腕上的寸、关、尺三个地方进行诊脉……大约有二十多种脉象: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你们可以把一根筷子放在装满水的水盆里,用按在浮起的筷子时的感觉就是浮脉摸到的感觉;沉脉,重手按至筋骨所得;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数脉,一息六至,脉流薄疾……这就是二十多种常见的脉象。你们回去后可以给家人把脉练习一下。好了,今晚不早了,你们都赶紧回家吧。明天一早在山脚下等我,咱们再去山上采药。”陈清生说完让他们赶紧收拾东西回家。
等人都走了,陈清生对尹澜依说道:“依依,去休息吧。”
“嗯,二爷爷,您也早点休息。”尹澜依说完转身回到自己房间,练了一会儿瑜伽和五禽戏,活动了一下身子骨才洗漱睡觉。
尹成杰和尹成林在屋里仍然奋笔疾书,两人还挺聪明,一边抄写一边往脑子里记,等到把整本书抄完,内容起码记住了大半。
要不说脑子是越用越灵活,就得常背一些东西,这样脑子才不生锈。
杨忠仁、杨厚城六人走在还不忘背诵师父今晚讲的知识。大家互相提醒,查缺补漏,就回家的路上时间也不舍得浪费,突然觉得以前的日子是浪费时间了,觉得很心痛是怎么一回事。
几人回到家中洗漱的时候嘴里还嘟囔着背呢,因为晚上不舍得点灯,所以就把自己脑子里记的知识反复背,背了半个小时才躺在床上睡觉。
这个争分夺秒的习惯从这天养成,以后他们几人一直保存这个习惯,就算以后他们学有所成也没有改变这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