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江湖行 > 第四百四十五章 中平六年(一百四十一)外传·云长(二十一)

第四百四十五章 中平六年(一百四十一)外传·云长(二十一)(1/2)

目录

34

鲁肃因为在荆州问题方面屡屡受挫,遭到了孙权的怠慢,加上鲁肃又是周瑜此前一手提拔上来的人,因此孙权对他更加格外冷落。恰逢东吴吕蒙看准时机上下搬弄,湘水划界后不久鲁肃也不明不白地爆发恶疾过世。东吴孙权先杀周瑜后杀鲁肃,两件事情虽然并无实际可查,但是江湖上一时议论纷纷,都对孙权的为人处世加以贬评,而我不久先后收到了老三和诸葛亮的来信,内容无一都是叫我小心提防东吴,如今温厚宽容的鲁肃已死,新任接替的吕蒙好战狂妄,加上孙权这人又不把信义放在心上,所以东吴看似表面上是我们的盟友,实际上却比北方的曹操都要凶险,因此叫我务必小心应对。

老三来信对我如此之说尚在情理之中,可是我却没想到诸葛亮也会写这样的信件来主动提醒我。在我看来似乎我战死在荆州战场才更加符合他诸葛亮的利益,却不曾想会在这个时候得到诸葛亮突如其来的关心。我身边左右又没有可以托付心事的将校,许多话都不能像以前和老三说起时那般自由放任,因此就把很多心事都压在了心底之中,盼望着有一天去到西川见到老三,再把这些年压抑的心事一股脑地倾诉给他。

不久吕蒙接替了鲁肃镇守陆口,不断差人来赠予我金银珠器,我都叫人妥善保存起来。吕蒙的书信上所言极尽客气,看上去像是新官上任可以维护自己在江东的形象似的。极有可能吕蒙和孙权暗害鲁肃的事情已经人尽皆知,所以吕蒙才不惜花费重金在我这里想要买得一个良好名声。如此一来江湖中人就算觉得吕蒙参与了谋害鲁肃的事情,也无真凭实绩可查,而从对待我的方式上来看吕蒙又是个知书达理礼让宾客的仗义之人,因此江湖中关于吕蒙的恶评也悉数消散。

随后没过多长时间,孙权突然调动东吴境内所有可用之兵力,开始全力以赴攻打曹操的合肥。想当年东吴在江北濡须口一带建立军事据点,作为东吴的北大门一样重视,于是为了制约东吴,曹操就在合肥和皖城两处布重兵设立军事据点,作为南方钳制东吴的前哨站。因此曹操和孙权两家不断在这之间频发爆发战争,而大多都以曹操胜利收场,所以我才可以断言东吴现在基本上没有成器的陆战武将拿得出手。若是在江上一较长短或许还行,可是东吴兵马一旦两脚着地那就折损了一半实力。以自己的薄弱劣势去攻击对方擅长的优势,哪有不失败的道理。可是孙权好像特别执着,虽然屡次在合肥一带吃亏受阻,但是又特别希望能把这块地方据为己有,因此自从建安十三年起就不断出兵侵扰此地,到现在已经数不清到底来过多少回了,可是像这次几乎举全国之兵力,并且孙权还亲自御驾亲征却还是第一次。

据称孙权这次所统领的部队几乎有十万之众,可以说是把整个东吴可以调动的士兵全部派到前线上来了。我本以为老大或者诸葛亮这个时候会写信教我趁东吴空虚而袭击他们的后方,可是这封书信迟迟没到,以诸葛亮的信息渠道不可能不知道东吴这般大举进攻的行动,既然命令一直没来,说明老大和诸葛亮压根就不想在这个时候和东吴翻脸。而我身边也有不少谋士建议我此刻袭击东吴陆口一带,全都被我训斥了下去,此乃国家大事,哪里轮得到一两个酸儒书生在这里当家做主。因此我的部队一直陈兵在湘水划界的区域之内,并没有趁机去找东吴的麻烦。而且在我听说过是谁在留守合肥的时候,心想这孙权大概率要遭殃了,纵使十万东吴兵马也不见得可以保全他此次安全无虞。

因为现在留守在合肥的,正是张辽张文远。

建安十八年的时候曹操亲自提兵攻打东吴的濡须口,攻破了东吴的江西大营,擒获了其都督公孙阳,但是见到江面上孙军阵容齐整,自知此时率军渡江不可能是东吴的对手,于是留下布防之后就返回了许都。当时得胜回去后的曹操担心东吴会再次反扑,不想让江西这边的军民和物资被东吴劫掠,于是就下令把原本居住在江西的百姓迁移到中原去居住。当地百姓在互相转告时担惊受怕,毕竟曹操年轻时有在徐州屠城的恶名,当年入主荆州也是凶神恶煞,因此长江以南的百姓提起曹操大多害怕畏惧,当听说曹操要把江西百姓都迁移到中原去居住时,东吴

的细作就发挥了他们的本事,于是以讹传讹造谣生事,把曹操说得像是情面恶鬼一样不近人情,直吓得庐江、九江、蕲春还有广陵一带的百姓,合计差不多约有十万多户,多了躲避曹操一起举家东渡到长江东吴的地盘去生活了。至此江西人口空虚,在合肥以南只剩下了一座皖城尚有人烟可见。

到了建安十九年的时候,孙权着鲁肃、吕蒙、甘宁、凌统等人出兵攻打皖城,魏将朱光以及守城军民数万人被俘虏。张辽在合肥闻讯以后迅速增援皖城,可是却在半途中得知皖城失守。于是张辽当即做出决断,在硖石南迅速建立起一座战争堡垒,取名叫做南硖戎,作为合肥和东吴对抗的前哨站。不久曹操也领兵南下讨回失地,但是途中军师荀攸去世,曹操悲呛难忍,因此放弃南征返回许都治丧,仅仅留下了张辽、李典还有乐进,率领七千将士守卫合肥。

到了今年,由于我们和孙权一直因为荆州土地缘故争执不断,双方陈兵于湘江口岸,曹操看准时机亲提大军西征张鲁,意图想要快速解决掉在西川还没站稳脚跟的老大。诸葛亮自然明白张鲁不会是帮助他们抵御曹操的第一道防线,甚至很有可能会调转枪头来第一个对付他们。因此在诸葛亮的谋划下,老大和孙权迅速议和,制定了湘水划界的策略,而孙权看到曹操的大军现在还在汉中一带没有回来,于是多年的旧仇再次被点燃,趁着曹操南部空虚,就举全国之力想要把合肥打下来一洗前耻。

于是建安二十年八月,孙权亲提十万大军进攻合肥,东吴但凡有名有姓的将领几乎倾巢而出,吕蒙、陈武、甘宁、凌统、潘璋、宋谦、徐盛、丁奉、贺齐、蒋钦、孙皎、周泰、朱然、朱桓、全琮全部参战,此时曹操大军西征张鲁尚未归还,江淮一带的兵力十分空虚,而东吴又和我们划定了湘水划界,免去了后顾之忧,因此可以毫无顾忌地进攻合肥。后来我也时常思索老大和诸葛亮为什么不在这个时候安排我进军帮助东吴,思来想去终于想明白,原来老大和诸葛亮都认为合肥空虚,孙权十万兵马甚至都没有抵达就可以轻松拿下此地。待曹操大军回拨之后,占领合肥的孙权肯定要和曹操爆发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而我们在此时隔着湘水冷眼相待,就可以坐山观虎斗,待到双方都力尽穷竭的时候再挑选比较弱势的一方吞并。如此以来半个天下即刻收入囊中之物,这样的美事天下罕有,诸葛亮也正是算准了我不会趁人之危,所以连封命我按兵不动的书信也没遣送而来,只是和老大在西川坐等东吴先占合肥后于曹操决战的重大战事。

可是连诸葛亮也没能料到,面对十万兵马围城的张辽,竟然没有弃城逃跑,也没有率领守军坐以待毙,而是居然主动出击,在任何人都想不到的情况下主动对东吴大军发起了突袭!据说曹操出征张鲁之前曾经派护军送去一封书信送到合肥,张辽见到信封上写道:敌人来到了才可以打开拆看。于是便将书信搁置一旁,直到孙权大军逼近,张辽才升帐议事,在众将士面前拆开火漆封口,只见信上曹操亲笔写道:若孙权军来到,由张辽、李典两位将军出城迎战,乐进将军守城,护军薛悌不得与敌人交战。

众曹将见到曹操的亲笔信之后都是一脸茫然,均不知道曹操的意思到底该如何理解,为什么一定要限制在敌人兵临城下了才能打开书信,且看到书信的第一时间就要主动出击,曹操虽然有料敌制胜的本领,可是即便是他也无法预估到这一次孙权会起十万东吴兵马全力来攻吧!因此诸将意见不一,一方面认为曹操并不了解具体实际情况,因此书信内容不可尽信,所以应当还是以坚守为主,绝对不能轻易外出。而另一派的人就非常明了,认为既然曹丞相这般说了,就算是命令有误也绝对不能违抗,只需遵照丞相的意思去执行就是了。

就在众将疑虑不止争执不休的时候,张辽拍案断定说道:“丞相现在正在率领军队在外作战,要是我们不敢接战,一心只要等待丞相大军回拨再来救援的话,到时候孙权必定已经攻破了我们。所以丞相遣人送此信件是要告诉我们,要趁着敌军远道而来还没有整军集合完毕前就去攻击他们。我们先挫败敌军的气势,借此来安定我们的军心,然后守起城来肯定就事半

功倍。眼下孙权十万大军即将集合在即,成败就在此关键一举,诸位还有什么好疑虑的呢?”

李典听到张辽这样说便默然无语,身为军中的二号人物,李典不表态,,比不得李典和乐进他们一开始就跟随曹操起兵,所以尽管张辽地位崇高,可是李典和乐进不点头,

当年张辽还在吕布麾下的时候,李典的叔父李乾一直跟随曹操东征西讨,先后在寿张一带大破黄巾军,又跟着曹操征讨徐州攻打袁术。当吕布入主兖州的时候,兖州各郡县纷纷背叛曹操归附吕布,曹操派李乾回到乘氏一带安抚各县百姓,而乘氏也在李氏一族的率领下得以保全,没有投靠吕布。兴平二年夏季,吕布的别驾薛兰和治中李封率军到达钜野县,想要招降李乾,劝他反叛曹操。李乾坚决不从,于是薛兰和李封就将李乾等人全部杀了。至此李典的族人被灭,便和吕布结上了仇怨,所以直到吕布被曹操所灭,张辽归附曹操之后,李典的族人被灭之仇自然也就转移到了张辽头上。毕竟张辽曾是吕布的人,而薛兰和李封所犯下的罪过已经无从追究,因此现在只能把怨气撒在张辽头上。一直以来张辽也明白李典的怨念所在,大多时候不予理睬,毕竟行军打仗这些事情都在所难免。而乐进一向和李典交好,此时见到李典不回应张辽的提议,便明白了李典的心思,于是便对张辽进言道:“敌众我寡,难以迎敌,不如先采取坚守的方式挫其锐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