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秦童子军 > 第 993 章 秦国喜事3

第 993 章 秦国喜事3(2/2)

目录

马队继续向前,肥义陷入思考。营地已经遥遥在望,这才说到:“君侯,臣以为,这是秦国的态度!看来,秦国也知道,虽然他们取得了与三晋之战的胜利,魏国也倒向秦国。可现在并不具备东出的条件!

我大赵正好,此次与秦和解之后,可大力向北发展,避开中原诸侯!待到实力稳固之后,再寻求争霸中原!”肥义的一番话,看来是想了很久的。

赵雍没做过多思考,便轻轻点头:“相国,看来你我的想法一致,那好,此次就看秦国提出何等条件了!我等静观其变!”赵国最具实力的两大决策者,在此时达成一致。马队进入大营,营门轰然关闭。

日暮降临预示着黑夜到来,一堆堆篝火,一支支火把燃烧出火焰,把大营照亮。

秦赵两国就这么达成了默契。可在这,却要提到另外一个诸侯。那便是很久没有大动静的韩国。新郑,这个曾经轩辕皇帝建都,祝融氏聚集之地。楚国先民最早的起源地,这个位于中原大地腹心之地的地方。从西周建国开始,便是中原有数的几个重要城池。先是郐国都城,之后便是郑国,再后又成了韩国

都城!

诸侯变迁,可新郑的繁荣,却不曾有所下降,当然,与魏之大梁,齐之临淄,楚之郢都,秦之咸阳还是一些差距的!自从申不害变法之后,新郑有过短暂的繁荣,可很快有衰退下去。即使这样,新郑依然是中原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最活跃的城池。

要不然,申不害在魏国被驱逐之后,也不会选择几大战国中,实力最弱小的韩国。自从三晋与秦的大战之后,整个韩国的士气都成一种下沉之势!与秦一战,绝对的当年韩魏之战以来,韩国损失最惨重的一次。

新郑城作为一国都城,对韩国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了!韩国的一切动静,有些面貌,都在城内有最直接的体现。这一,两年来,因为战争的失败,加上韩国距离秦国太近,没能给人足够的安全感。

所以,新郑城的街道上,变得有些萧条。走进城内,两边的店铺虽然还开着门,却鲜少有顾客临门。就连进入新郑的商队,都少了很多。人们更加愿意把货物运往临淄,郢都或者大梁。韩国王宫,内侍们的忙碌依旧。

宫门前,威武的士兵手持长戈,长戟静静而立。每天都有大臣在王宫内外出入。这一日,在王宫深处的后花园内,韩王带着太子走在池塘旁边的小路上。池塘上,荷花已经枯萎,池塘里面的水也不是那么清澈。

韩王继位也有些年头了,早已从一个意气风华的年轻君王,变成一个中年。下颚的胡须,见证了他经历的沧桑。太子跟在韩王身后,再后则是王宫内侍远远跟随。最近韩王是非常烦躁的,天下诸侯的动静不断传回新郑,有好有坏!

尤其是秦国,拿下巴蜀,进攻赵国。夺取中都和西阳的消息传回,让韩王在震惊之余,不得不命令公孙衍放下一些在边境的动作,火速回新郑。商讨今后的动作,免得刺激秦国,把秦军的注意力往韩国招引。

公孙衍还未回城,可韩国的大臣们,却坐不住了。大臣的上书,一封接着一封摆在韩王案头,都是关于向秦示好的请求!韩王烦躁的根源,在于他不想向秦国低头,脚步缓慢,韩王看向自己的太子。

此时的韩太子已经换人,原本的太子因为三晋之战,指挥军队损失太大,已经被罢免,新上的太子,名为太子苍,在韩王众多子女中。也算一个有胆色的人物!太子,还非常年轻,看起来十分青涩。见自己的父王看着自己,韩太子轻声问到:“父王,儿臣见您最近心事重重,不知,是何事让您如此?”

“太子,当今天下,混战连连。齐魏,齐赵,楚魏,齐燕多有战争发生。不久前,咸阳传来消息,秦国趁着各大诸侯混战之机,秘密南下,拿下巴蜀!同时,主力攻打赵国中都,西

阳!这些战争,秦国都取得胜利。

赵侯已经派出使者前往秦国求和。三晋之中,赵魏两国主动向秦臣服,国中大臣皆猜测。秦国下一个目标,很有可能就是我大韩了!”

“父王,大韩与秦国,血海深仇,不共戴天。若真有那么一天,儿臣愿亲自领兵,冲在抵御秦国的第一线。为了大韩,儿臣不怕任何牺牲!”韩太子倒是表决心够快。

韩王叹息一声:“我儿一心为国,父王十分感动。此次,大臣们联名上书,既然赵魏已经向秦国示好,那我大韩为求自保,也可向秦示好。只是,他们提出的策略,让本王有些为难,要让王儿吃苦了!”

“父王,让儿臣吃苦?不知是何办法?若能让大韩平安,儿臣倒是不怕吃苦!”

“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大臣们认为,既然赵魏主动找秦国求和了,那咱们大韩也得拿出一点诚意来!主张让你亲自去一趟咸阳,在咸阳为质!以按秦国君臣的心,表示我大韩以后跟定秦国的决心!”

“让儿臣去秦国为质?”韩太子立马安静了,有些失落的看向远处。最后一咬牙:“父王,秦虽是虎狼之国,不过去作为质子,想来不会有什么危险!父王,若此举真能让秦国放弃进攻大韩的想法,儿臣愿意一试!”

韩太子也算是下定决心了,其实在这个时期,各国派出质子进入其他诸侯,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在新郑城内,不也有几个诸侯的公子为质!各国交换质子,是一种态度,可实际上,该爆发的战争却没有停过。一般情况下,质子有可能过得苦一点,可生命安全还是有保证的!每个诸侯都有自己遵循的原则、

韩王静静的盯着太子,最后轻轻点头:“我儿有此心,父王非常欣慰!不过,入秦一事,不用着急,还是等相国回来之后,再做决断吧!”

“父王,儿臣以为,既然您有心与秦修好。那就不用等相国回城了!我等都清楚,相国乃是坚定的合纵倡导者,他必然不支持您与秦修好!只怕,相国回来之后,您就改变主意了,迟疑之中,韩国的处境更加危险!”

“我儿说的,也有道理!好吧,既然这样,本王就下定决心了,你去准备一番,过几日就去秦国!时间推算,在你入秦的时候,赵国的使者应该还在咸阳!”韩王说的轻巧,说明他其实早就想到让太子入秦了!

“诺!父王,那儿臣告退了!”韩太子拱手应答一声,转身向外面走去。他倒也干脆,已然看出韩王真正的意思,却也没有拆穿。而且,韩太子本身,对那个如狼似虎的秦国,也十分的好奇。

看着太子离开,韩王一个人沉默良久。太子说的对,公孙衍坚决反秦,所以很多决定都得在公孙衍回新郑之前决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