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3 章 国运时刻2(2/2)
说完,就看向了群臣的首领甘龙:“今天朝会的内容,因为临时起意。倒是没有和大家商量。为的就是现在大家各抒己见,不知太师对于先生的变法大计有什么看法?”
秦孝公说话的语气,像是在商量,又像是在解释。让甘龙心中舒坦了一些,面上沉重的说到:“君上,这各国变法,可是关系国运的大事!要是变得不好,那就是国无宁日,严重的有可能亡国破法!
越是想大变,这其中牵涉的东西就越多!按照咱们秦国现在的情况来说,却是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变动的!要是变了法,必定是朝野动荡,诸国警惕。如果有诸侯趁火打劫,那秦国就没有翻身的时机了啊!
在我秦国,不管是官吏还是百姓,都已经习惯了原有的规则,一但改变必定民心不稳!老臣实在是想不通客卿为何要变法啊!”
甘龙的话,很明白的就是,不赞成变法!他这一个表态,有让部分大臣转向了他这一边。
卫鞅知道,扯到变法与否的讨论,才是正题的开始。于是微笑着:“太师作为儒家弟子,一心读圣贤之书。却是为何说出这样一番言论?
只有平庸的人才会选择安于现状,才会延续之前的陋习。太师应该知道,不管是古时,还是春秋。所有强大的国家,莫不都是因为变法。世间万物,实时生变,变化则强。作为统治者的治国之道,就
是要勇于创立法制,寻求改变。
如果一直遵循守旧,那不就是等着灭亡吗?秦国坚守王道几百年,难道变得富裕了?还是说秦国变得强大了?还是秦国的土地扩张了?”
卫鞅连着几个提问,以及说到守旧和创新。让甘龙没有说话,公孙贾却是淡淡的说了:“太师此前的一番话,其实是想说明,如果变法引起动荡,他国趁机攻打就会有亡国的危险。不知道对于这个问题,客卿怎么应对呢?”
公孙贾不声不响,却是所有大臣里面此时头脑最清醒的一个。抓住一些漏洞之后,他就会直指要害!他的这个提问,马上就把矛盾的焦点引开。
卫鞅却是不怕,马上就做出了回答:“变法为什么会有动荡?那是因为法律的缺失和不当,只要我们法令得当,迅速解决一些冲突。马上就可以稳定秦国,稳定百姓,短暂的动乱,怎么会引起国家内乱呢?怎么会引起战力的瘫痪呢?
在下觉得,变法却是可以在短期内扩充国家的战力,君不见韩国的成效吗?难道韩国的敢于主动出兵进攻我们秦国,这还不能说明问题?诸位,难道一定要等到亡国之日,才能想到变法?那样可以晚了!虽然我和申不害的的理念不一样,可是却也达到了增强实力的目的!
现在秦国的外部环境,正是最好的时机,魏国忙着迁都,燕赵两国忙着攻打中山国,而韩齐两国的变法刚刚开始,正是整治内部的时候,南边的楚国,忙着向南。没有一个国家有精力来注意我们秦国的变化!何况,韩国刚刚在我们这碰到了一个钉子,其他诸侯如果有什么想法,恐怕也得好好的想想,出兵值不值得。
最重要一点还是咱们秦国内部,有了完整的奖赏制度,就算是发生什么不测,也能激励士兵作战。又怎么会怕呢?当今天下,所有的国家都是经过变法强大的,难道到了秦国就不行吗?”
卫鞅的问话,直接指明了要害,倒是让甘龙和公孙贾彻底的尴尬起来!他们能说秦国不行吗?肯定不能!所有的大臣,都被卫鞅说的哑口无言。
就在这个时候。恒生变故。杜挚啪的一声,再次站了出来:“卫鞅,你没有具体的办法,却在这挑拨人心,真是居心叵测!世人都知道,没有无数的利害,不会想着变法,你在这要变法。究竟可以给秦国带来什么?如果变法不成,你偷偷溜走,留下的烂摊子要谁收拾?”
杜挚的突然发难,让场面马上紧张起来。甘龙公孙贾沉默,其他家族族长则是用杀人的眼睛看着卫鞅。
卫鞅到了这个时候,没有必要再争辩,只是神态自若的站在原地,有些蔑视的看着杜挚。仿佛就好像看到一个小丑在歇斯底里一样。政事堂的空气仿佛已经凝固,所有人都不再说话,显然
都是等着秦孝公做最后的决断!
秦孝公却是没有说话,他在等。也不知道在等什么,就在所有人以为要进入僵局的时候。
公子乾猛然站了起来,拿起自己的长剑就走到杜挚的身边:“太庙令,作为一国大臣,你却有小人之心。难道就不怕天下人笑话吗?先生卫了我秦国,风餐露宿,哭访三月,如此之心,令人感动。要是你,你能做到吗?在这座的,都是大秦的重臣,又有谁能做到?如今作为老秦子弟,不想着如何强国,如何雪耻,却在这争论这个!”
话到此处,只见公子乾挥起长剑,咔嚓一声。就把杜挚面前的长案斩断!瞬间,杜挚就冷汗直冒,胯下滴答滴答的流出了水。一股子尿骚味传了出来。原来是公子乾的长剑距离杜挚太近,让他感觉到了死亡的威胁!
这一下,所有人都被震慑了,就连杜挚都不管自己是不是失态,只是愣愣的站在原地。公子乾,秦国君上的大哥,秦国三军的统帅,掌握了秦国绝大多数的力量,罪可怕的是公子乾的性格相当暴烈,爱憎分明。要是他看不上你,你就等着倒霉吧!
朝臣们沉默,公子乾环视一圈。
姚卫国知道时机已成,马上起身拱手,用他那不算成熟的声音说到:“君上,诸位大人。你们都是我的长辈,在这样重要的时刻,本来我不应该说话。可是到了此时,关系到我大秦国运的时刻,我也要说上两句了!
我大秦的情况,诸位心里都明白。正如客卿所言,已经到了不得不变法的时刻,此次韩国借机进攻我大秦,他们军容,军威之盛。与魏国河西军比起来,有过之而不及。这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有这样的突破。那就是因为韩侯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任用申不害大兴变法!
韩国能行,咱们大秦就不行了?我老秦部族从陇西而起,如果没有变革精神,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变法,也许会损害有些家族的一些利益,可是如果亡国看呢?损害的还是那一点点的利益吗?连我这个小孩都懂的道理,今日诸位为何在此如此激烈反对呢?”姚卫国的话字字珠玑,让所有大臣心中再次一跳!
最后公孙贾说到:“左庶长所言甚是,卫国说的也有道理。公孙贾也以为客卿所言是正确的,我秦国就是要变法,秦国的臣民更应该全力支持变法!”
甘龙咳嗽一声:“变法强国,没有什么理由反对!”
其他大臣也在公子乾的注视下,纷纷表态。时机成熟,秦孝公才沉重严肃的站了起来:“诸位都已表态,那本公决议,起秦国变法!今日对天盟誓,同心同德,誓死变法,如有异心,天理难容!”
大臣们纷纷么盟誓:“同心同德,誓死变法,如有异心,天理难容!”场面瞬间庄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