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3 章 第一次探访(2/2)
卫鞅听到老人的话,有些疑惑:“既然这样,加上你们这几家的人力,岂不是得不偿失,那不就损失大了吗?”
中年人叹息道:“先生有所不知,咱们秦国的新君下令垦荒,想多收点儿粮食。可是他哪里知道,咱们这些百姓的苦!咱们修的这条水渠,要不是祖辈们就已经在慢慢的建,就咱们这几个人,能弄好?就这,还有其他各村的男女老少前来帮忙!也就是今日,一些地方需要休整。咱们自己动手!”
卫鞅这才注意到,这些农夫除了那名中年汉子,其他的都是两鬓斑白的老人了。不禁有些好奇:“大哥,我看你们这,都是老人家在耕田。那村里的壮年劳力呢?”
中年男子有些无奈,有些淡漠的说到:“先生说的是那些年轻的后生吧!都去当兵去了!就连那些小孩儿,都有很多进了军营!”
卫鞅看了姚卫国一眼,姚卫国却是适当的目光看向了远方。这种情景,他心里岂能不苦!
卫鞅又看向中年:“那大哥为何没有跟着去军营?”
中年男子又是一阵叹息:“先生问的是!留下我也是为了村里的老人有个照应。要不是一定要有一个男子留下,我倒是想进入军营。那样成了兵,直接战死倒是一了百了了!现在你看看我大秦的所有村庄,还有几个我这样的壮年留在家里!罢了,罢了,不说这个。谁叫咱大秦现在贫弱呢!”
卫鞅又接着问:“这位大哥,你们这为何叫白村?难道和这渭水边上的白
滩地有关?”
一个老人听到卫鞅的问话,面色涨红,粗声大气道:“白滩地?扯淡!我白村是功臣儿孙”
卫鞅连忙拱手陪不是:“在下无知,还请老伯包涵。这是为何?”
中年人说到自己的祖上倒是露出自豪的神情:“不错,我白氏一族,祖籍眉县。献公东迁栎阳,把西边的老秦人迁了很多到东边,白氏一族迁了一半,老根可是还在眉县呢。
说到我白氏一族,这一辈的后生倒是出了名人。就是白卫国!乃是居住在栎阳白氏的子弟!不知道先生知不知道?”
中年汉子,说的白卫国,自然就是姚卫国了!虽然姚卫国就在卫鞅的身边,但是卫鞅还是有些好奇:“哦,白卫国?大哥倒是说说,这人如何出名?”
说到姚卫国,中年汉子来了精神,关于姚卫国的事情,在白氏一族,秦国境内只要是有白家人的地方,就会有他的事迹。所以,中年汉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然后才说到:“要说这卫国,可是咱们白家的骄傲呢!八九岁的时候就从军当了兵,本来这也不算什么。
咱老秦人少年从军多的是,神奇就神奇在,这孩子在少梁山地一战中,明明已经战死了。可是却奇迹般的回到了栎阳,并且一到栎阳,就靠着自己的嘴舌,制止了一起老兵自杀的事件。之后在多次的战争中,更是有不俗的表现,小小年纪就得到君上的信任和宠爱。现在才十三,四岁的他,已经是军中的千夫长了!
他的这支千人队,全部都是他自己从民间召集,全部都是他自己一手训练。这训练方法还和别人的不一样,但是就这样,其他的将军硬是拿他没有办法!”
卫鞅默默的听着,等到中年汉子说完,才问到:“既然这样,那你白氏子弟都在他军中?”
中年汉子摇头:“这倒不是,这支千人队只听君上的命令,兵员也是从贫苦百姓中选择,并不会有各大家族的子弟参杂其中。
所有的士兵一但进入千人队,那么他的父母兄弟,就会得到官府的优待,分给田地!可是比我们好多了!这也是咱们家族子弟想不明白的地方,为什么是咱白氏子弟领兵的军队,却不能安排族中子弟!”
听着中年汉子的话,卫鞅在心里赞叹“看来,秦国已经在悄悄的变化了,就算是自己不入秦,秦国也会经历一番惊天动地的变化。而现在自己入秦,倒是有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发挥。”
想到这,卫鞅有问到:“老哥,你们这已经算是大秦的最东边了,距离魏军如此的近,难道你们就不害怕?”
“怕?怕个鸟,咱老秦人就不是那种怕死的人。看看卫国,小小年纪那已经在为咱们白氏争取荣光了!”中年人憨厚,语气却是异常的坚定。姚卫国自己倒是没有想到,自己在白氏一族,居然有如此的地位和让白氏一族骄傲。在内心深处,对于白氏他悄然的认同。在这个宗族为主的战乱时代,有一个强大的宗族作为靠山,其实
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就比如姚卫国小小年纪,就能成为千夫长,如果他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只怕就会遭到各大家族的反对了!而有白氏在,别人怎么也得留点脸面的。
看了一下天空,中年人起身:“不能再说了,先生,咱们的活计要紧。您二位自便!”说完,农夫们纷纷起身。
卫鞅向着这些朴实的百姓深深的鞠躬:“诸位父老乡亲,卫鞅多有打扰。就此别过了!”农夫们要忙自己的活计,也就没有挽留卫鞅,只是朝他行礼,然后就全部下了水沟,又冒着烈日干了起来!
卫鞅两人站在树荫下,默默的看了许久。眼睛不由得有些湿润。到了现在,见过了这么多,窥一斑而见全豹。
卫鞅终于知道,为什么姚卫国他们会如此急切的邀请自己进入栎阳,这其实秦国实际情况。让他们这些有志于国的将士彻底的着急了!
而姚卫国却没有在白氏族人面前说出自己的身份,而是远远的深深鞠躬。
卫鞅已经没有继续游历的心思,白氏作为功勋的后代。都是这样的一副田地,那就不用说那些更加生活在底层的百姓了!
于是看向姚卫国:“卫国,走咱们现在就去栎阳!”
姚卫国却是莫名的来了一句:“先生,我替大秦的百姓先谢谢您了!”姚卫国的话发自肺腑,卫鞅却是有些不明所以。不过卫鞅没有深究,而是卫鞅翻身上马,向着栎阳方向急进。姚卫国看了一眼远处的村庄,同样骑上战马狂奔起来。
这次,他们没有任何的停留,其实加快速度的话,还是很快就能到达栎阳的。当天两人策马奔驰,第二天傍晚就到达了栎阳城下。
看着那不算高大的城墙,城内关城门的号角刚刚吹完第二遍。那些急着进城的百姓,都加快了自己的步伐,卫鞅二人看着城墙,在最后一遍号角响起的时候。进入了栎阳城内。姚卫国没有急着去军营,也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中。而是静静的跟着卫鞅。
进入了栎阳城,卫鞅就牵马前行,打量起栎阳城来!在卫鞅的眼中,栎阳城也就相当于魏国的一座普通城市而已。在这里面根本就不用问路,当初刚入栎阳卫鞅凭着在路上别人的介绍,就把整个栎阳城走完了。
秦国王宫位于最北边。在王宫右手的一条街道上,卫鞅二人没费力气就找到了一家酒楼。这家酒楼可不是什么普通的酒楼,而是与白家有着一些关系的所在。在来到秦国之前,白灵特意向卫鞅说了这家酒楼的存在。并且向他说明了在秦国有什么麻烦或者想通信,都可以从这里发出!
酒楼所在的街上,应该算是栎阳比较繁荣的地段了,有七八家店铺和五六家作坊。
虽然都是一些比较低矮的房屋,却也不时有人来往。而卫鞅要找的这家酒楼,却是比别的酒楼高处了许多,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只要和白家有关系的客栈,都是不一般。在酒楼的门口看了一下,卫鞅二人便抬步向酒楼里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