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大朝会(1/2)
洪武七年四月初一,正是春夏之交,这天的清晨天气晴朗,也是天公作美,给个好天气。今天是台员在新王府里举办的首次大朝会。此前也有过几次大朝会,都在临时王府,那是普通的民居院子,没有这么宽敞的环境。
新王府坐落在淡水城里中轴线上偏北的位置,像是四四方方的一座小城,是城中城。王府里的核心建筑就是那个大殿,它已经命名为“勤政殿”,也挂上了勤政殿的牌匾。
大殿和它前面的广场都很宽敞,官员的人数就不受限制了,各部司以上的官员今天都来了,还有在京的军官和议政院的议员等。
朝会开始的时间定在辰中(早上八点)。这个时间不大合规矩,皇宫里上朝都在卯时(早5点到7点之间),就是太阳出来之前。
有个老名词叫“点卯”,就是这么来的,意思是卯时在皇宫外面点名。
这时间是刘璎定的,很明显,刘璎的意思是不愿意折腾人。朝廷的大臣上朝,都是早早的半夜就起来了,到皇宫午门外等候,非常辛苦。这不是折腾人吗?依照刘璎的意思想定在9点以后,不打乱官员们的正常生活。可是很多人反对,毕竟古人的习惯不好太违拗,最后折中定在早8点,如此一来官员们比平时也要早起一个时辰。
刘璎已经住在新王府里了,当然那么多院子基本上都是空的,因为他只有一个王后没有嫔妃,所以连仆人都算上他只占用了四个院子,并且都是空落落的,没几个人。
“王爷,时辰到了,请王爷起驾上朝。”
来说话的是个女
官。这就要说明一下了。
按规矩这后宫里不能有男人,所以皇宫王府里才有太监,就是被净了身的男人。可刘璎是绝对不能容忍太监这个职业的,太不人道了,太残忍。他对这件事的态度是坚决的,所以王宫里一个太监也没有。可是王宫里总有事务要有人管,也要有打扫庭院的,做饭的,实际上就是仆人,当然都是女人。这里是王宫,不是普通人家,于是就称作女官。
他的祖父和父亲也有王爵,也是由于刘璎的原因,他们也都不敢使用宦官。
可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竟然有三个净了身的小孩找到王府求职,这让刘璎始料未及。
怎么办?当然不能留下,这个先例不能开。
为此刘璎不得不公开发布诏书,明令严禁阉割。对这三个已经阉割的人都交给他们所在地的县衙门,严加审理,按情节追究他们父母和家人的责任。对已经净身的小孩要妥善安置,生活上给予关照。
……
时辰到了,刘璎起身准备上朝。他今天穿的是绣着蟒纹的大红袍,这是仿照大明朝王爷的标准服饰。
刘璎不喜欢这种宽袍大袖的服装,可是他也扭不过此时人们的意愿,好像是不如此装束就不足以体现王爷的尊严。
可是每天都穿这样的服装太不方便,心里也别扭。于是刘璎自己设计了几套简单一些的礼服和便服,就是类似于他给官员们设计的服装,都是接近于现代制服的规制。但是像今天这样的隆重的朝会,不得以还要穿这一套宽大华丽的礼服。
从后宫到勤政殿虽然没有几步路,但
是按规矩也要做轿子,这个轿子实际上就是四个人抬着的一把椅子,没有棚子。它有个专用名称叫龙辇(辇,读音捻),刘璎只是王爷,要避嫌,就叫步辇。
刘璎坐着步辇出了后宫门,他就看到广场上站着一大片官员,有四五十人,都是身着深紫色的官服。在一片紫色中也有几个穿绿色礼服的,那是军官。这些官服大多都是刘璎设计的制服式样。
在勤政殿基座上的南侧,就是广场通向大门的那一侧,有鼓乐队。锣鼓乐有个优势,不多的几个人就可以锣鼓喧天,声音很大。从刘璎一出内宫门,乐队就奏响了鼓乐。
说大殿前很宽敞也是相对而言,如果与大明朝的皇宫相比还是小的多,所以步辇没走几步就到了列队官员们的近前。看到王爷过来了,官员们都躬身行礼。
勤政殿的正门朝西,就是朝向大陆方向,是尊大明为宗主国的意思。
大殿屋顶是黑色的瓦,不是彩色的琉璃瓦,这也是怕触犯了皇家的规矩。
在大殿台阶前,在鼓乐声中,刘璎下了步辇,步行上台阶。
大殿的基座很高,有七级台阶,上去就到了大殿的正门。这七级台阶也是规制,皇宫金銮殿的台阶是九级。
大殿正门两侧各站着一个卫士,挺胸抬头很精神。
刘璎进入大门,大殿内左右两侧已经站立着两排官员,他们的礼服也是宽袍大袖的,与外面广场上的不一样,这也是特意为参加隆重礼仪而设计的,大殿外面的官员没有,只有够品级的才有这种礼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