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再生于明初 > 第363章:神人

第363章:神人(2/2)

目录

说远了,再回到我们的故事。

刘基说:“这么说我们一直在做着粮食交易了,可是大陆上人口那么多,一旦遭遇饥荒,需要粮食的数量是庞大的,还要计算一下,有备无患。”

刘璎回答说:“祖父您说的对,大陆上人口太多了,需要的口粮更是庞大的数目。现在我们的台员

,农耕良田已经有上万顷,并且单位亩产比大陆上更高,稻米的品种也好。可是相对大陆而言,无论是高丽、日本国这些小国还是台员,能得到的粮食还是太少了,靠这些小国的确难以供应大陆。但是我们可以预计这一次的灾荒是局部地区,受人祸之灾的仅限于江浙之地,如果其他的地方没有大灾,我们这些粮食也能勉强应付。当灾荒到来时,每一石粮食都是可贵的,至于能救活多少灾民,这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人口世界第一多,有十四多亿人口。这个数量是现代的,在明代可是没那么多的人。据历史资料,到明朝立国后三十年,也就是社会稳定繁荣一代人之后,大陆上的人口有六千多万。由此推算,在明朝初年,应该是四千万左右,江浙两省充其量不过几百万人。这个数量与现代做比较的话,古代的全国人口比现代最小的省份人口还要少。如果不是人口这么少,单靠刘家的几十艘小木船,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粮食问题的。

刘基也说了,需要算一算,不能空口说白话,我们现在就算算。

按人口数,宽一点估算,假设江浙两省有一千多万人,比如说1200万。每人一天一斤口粮,一年就是365斤,两省用粮438000万斤,合219万吨。

所谓缺粮救荒并不是按口粮总数,一般说补充成或更少就可以救济饥荒。我们按219万吨的三成算就是65。7万吨,也就是说大约六十万吨的粮食救灾,就可以基本上不会饿死人。

此时的商船大多在1000料上下,合500吨,我们按一船装300吨粮食来算,需要总数2000船的粮食,如果用刘家用20艘船运粮,需要每一艘船跑100次才

能完成。

账算完了,也就清楚了,刘璎所说的“单靠刘家的几十艘小木船,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粮食问题的。”这话非常实际,并非胡说。

刘基说:“是啊,大明的天下还是太大了,仅仅江浙两省我们都包不下来,正如孙儿你所说,我们尽人事听天命吧。不过我相信,有我们送来的粮食,总能解救部分灾民,缓解灾情,尽快恢复鱼米之乡。”

……

刘璎返回台员后,同样会与他二叔刘诚商议,并下令商贸船队大量采购粮食,在台员和金门、马祖等各处码头都扩建粮仓,尽量囤积更多的粮食,做好救灾的准备。

救灾物资中粮食是主要的,其他的货物,比如布匹和日用杂物也要准备。

忙碌中很快就进入了六月,已经是夏日炎炎了,田里的稻谷正是抽穗灌浆的时候,突然传来消息说,长江流域大雨成灾,到处河堤决口,洪水泛滥,灾民流离失所。水灾逐渐扩大范围,浙江也多处发大水,淹死不少人和牲畜,房屋倒塌,家园被毁,农田绝收。

这时候刘璎想起老爷子的话,他说上天震怒,人祸之后必有天灾!刘基的这话可是神了!刘璎当然不信神,可是眼下又怎么解释呢?难道是巧合不成?后世都把刘基当做神人,甚至是预言大师,看来也不是空穴来风,或许其中有高深的学问是刘璎不懂的。

大灾之后还会有瘟疫,这可不能疏忽的,救灾货物中还要有救治瘟疫急需的药材,让医生郎中们列出药材目录,赶紧收集准备。

销售粮食物资的渠道是现成的,刘家在沿海很多港口都有货栈,也有合作的批发商。这一次集中在江浙两省,那就还要在这两省增加销售网络。

所有这些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就等着救灾的行动了。

——end——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