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再生于明初 > 第360章:俞都礼上门

第360章:俞都礼上门(2/2)

目录

大家族都有祠堂,有家族的坟茔地,祭祖和宗族事务也是需要费用的,于是就有专门用于祖业的耕地,其产出作为祭祖和祠堂的费用。这种土地当然不能动,俞都礼再蛮横也不敢坏了这种民间的规矩。

“哦……”

俞都礼沉吟半晌说道:“那另外两处呢?”

俞都礼不可能带着土地账册来,他手中的单子是事先抄录好的,显然没有查看另外两处,所以他要问那两处土地在哪儿?

“一处在曹庄,一处在包家寨。”

俞都礼:“曹庄我知道,那是山地,包家寨在哪儿?”

“在龙泽湖的南岸。”

俞都礼是知道的:湖边的土地自然是良田,不过他知道龙泽湖,那里地处偏僻。

俞都礼问:“包家寨有多少地亩?”

“回俞老爷的话,有六十顷地,其中良田是四十顷。”

“好,就包家寨了,拿出二十顷良田捐了。你记住,明天把地契和银两一并送到衙门去。”

还没等刘义说话,俞都礼起身就走:“备轿,回衙门。”

在众衙役的簇拥下,俞都礼向大门外走去。

刘义呆立在那里,手向前伸着,张着嘴,似乎有话没说出来。当然了,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俗话说:民不与官斗嘛,百姓再大的本事也斗不过官,除非造反。

可是刘义想想都肉疼,县老爷一张口,刘家的家财就去了近两成,这可如果向家主交代呀?

……

有读者可能不信,有这么不讲理的官府吗?但是朱元璋的的确确干过这么残酷的“杀富”,当然没有“济贫”。

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很多,几乎历朝历代都有。为了说明我们故事的真实性,我们说一个距离

现代最近的例子。

话说在清朝末年,中国出了位世界首富,他的名字叫伍秉鉴,又名伍敦元,此人生于广州。

在广州做海外生意的有个十三行,他就是十三行里的一个商人。

之所以叫“十三行”,是因为当时朝廷认可的做外贸生意的有十三家商行,但是在历史变化中就不会总是十三家,可是不管实际上多少家,还统称为十三行。不在十三行名册的就不能做海外生意,所以十三行是朝廷特许的。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其中有6名中国人入选,伍秉鉴是其中之一。由此可知他的富有。美国报纸上说,伍秉鉴的私人资产已达2600万银元。

伍秉鉴财产的形式很多,他有自己的企业,他的企业叫“怡和行”,做中西贸易,主要经营丝织品、茶叶和瓷器。

除了经商他也参与金融业,那个年代里在印度有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伍秉鉴是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人。通过金融运作他投资美国的铁路、证券和保险等业务。这种运作方式使得他的怡和行成为世界级的跨国大财团,颇有现代企业的样子。

伍家的财产有多少呢?做个容易理解的比较:其相当于同年代里清政府全国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当时的中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妥妥的一个世界首富啊!

当然了,作为中国人他也像中国的地主一样,热衷于购置田产、宅院、茶园、店铺。

到了道光十九年(1839年),近代里著名人物之一的林则徐来到广州,他是道光皇帝派来解决对英国贸易争端的钦差大臣。

林则徐禁烟的故事在现代是家喻户晓的,可是没想到我们故事里的伍秉鉴以及整个广州十三行都面临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灾难,因为他们粘上了鸦片贸易这个梗。

在这里要说明一句,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去广州,解决的是贸易冲突,清王朝的思想是保守的,以天朝自居,对海外的事务没兴趣,因而对于海外的影响力有抵触的动力,并不是鸦片贸易驱动。当时的国内

也有鸦片种植,所差的是海外来的鸦片价格便宜,质地更好。

林则徐虎门硝烟是历史事实,但是禁止鸦片贸易并没有禁绝鸦片,吸鸦片烟的越来越多,屡禁不止,这也是历史事实。

我们不能随意的说“鸦片战争”的定义有问题,但是其实质上是一次贸易冲突。根本问题用现代话说就是形成了贸易逆差,当时的说法是“大量白银外流”,这些说法都是一个意思,总之是外贸吃亏了,外商贩卖鸦片并不是主要的问题。

伍家到底有没有走私鸦片呢?据《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记载:“没有一位广州行商是与鸦片贸易有关。”伍家的怡和行向来做的是正经生意,最大宗的是茶叶。

但是,一些伍家担保的外国商人难免有做鸦片生意的,这其中就包括最大的鸦片贩子英国人颠地,还有一个是伍秉鉴的干儿子,这个干儿子还是个美国人,名叫约翰·福布斯。这名字是不是很熟啊?

商界都讲究“担保”,就是找一家有威信的企业公司做担保,这才能取得对手信任,才能谈生意。以伍秉鉴地位声望,来找他作保的外国商人很多。

按照当时的“保商制度”,被担保的商人出事,担保人要承担责任。

有关鸦片战争大家都知道,就不说了。

因为伍秉鉴与外国的商人有联系,在战争过程中,清政府就多次向伍秉鉴开口要钱,有“把柄”抓在官府的手里,他不敢不给。到了清廷战败后签了《南京条约》,要赔款,于是官府命令广州十三行出资三百万银元,其中伍家要出资一百万银元。

按说伍家两千多万的资产拿出几百万不算什么,可是亲手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偌大的产业不都是现金,真金白银地拿出一百万就会资金链断裂,甚至导致破产。

之后就不用说了,在的这样压榨之下,伍家的生意每况愈下,不久就从商界消失了,真是可悲可叹。

封建王朝没有信誉可言,随意杀肥猪宰肥鹅,刘璎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才试图远离朝廷的控制,躲到海外才有安全感。

——end——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