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使节进澎湖(2/2)
“我台员遵旨,我们会尽快到澎湖衙门办理。”
刘珞这一次朝贡非常圆满,非常理想,封王和设立使馆都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朝廷为了脸面,贡品都不会白收的,会参考物品价格,加倍恩赐赏银。给台员的赏银是最高的,达到万两之多。主要是朝廷对玻璃制品不好估价,于是只能给更多的白银。
十日后,台员使者刘珞在驿馆焚香设案,跪接诏书和台员王的印信。到此,刘珞的朝贡使命已经完成,他可以返回台员了。可是驿馆里其他各国的使者都没有动身的意思,依然像往常一样,只是每日里出去快活,绝口不提返回的事。
刘珞当然不会贪图这些白吃白喝白玩的好处,他对自己使团的成员发出命令:三天后出发,现在开始准备行李,该装船的装船,同时他也允许随员轮班出去游玩,当然还要重申纪律,若惹出事端则严惩不贷。
……
因为有消息的传递渠道,台员会派出军舰为使团的船护航,刘珞顺利返回到台员。
这一次出使比出海贸易赚的更多,每一种货
物都卖出了天价,收获多多。但是,最让刘璎兴奋的还不是赚了多少银子,而是皇帝册封的诏书,这让台员有了身份,今后与大陆打交道就可以用台员王国的旗号了。至于称王的荣耀和尊贵,刘璎倒是不那么在乎,叫台员王和叫执政官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其实这消息在刘珞回来之前人们已经知道了,不但有邮号传来的信,还有台员也能看到的朝廷邸报,朝廷的大事消息还是很及时的。
对封王,各种人反应不同。以刘谨、刘诚为代表的台员官员们都是欣喜若狂,觉得这是天大的喜事,刘璎的名号定了,他们也同样做了名副其实的官,而不是草寇。这种身份的转变能不让人高兴吗?
在刘诚的建议之下,要搞一个隆重的登基仪式,以扩大影响,让台员的官员和百姓们都知道。
古人称王称帝都有一套固定的戏码,头一个就是劝进。就是手下的文武百官上表,劝他们的主子登上皇位或者王位,主子呢,要表现谦逊,执意不肯,然后臣子们再上表,有的还会表演寻死觅活的大戏,当然是演戏,不会真的去死。如此需要反复三次,最后,主角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顺从民意,勉为其难的登上宝座。这个戏码很俗,但是历朝历代夺取皇位,改朝换代的第一个皇帝都是如此,就是眼前的朱元璋也不例外。
可是这次刘璎却不需要上演这个戏码了,这不是他不谦虚,而是因为他的王位是大明皇帝册封的,这就有了正当的来路,合理合法。而不像自己任命自己,皇位不合法,于是就说“受命于天”这种虚无缥缈的话,以假托合法性。
同时刘璎并不谦逊,不但是因为合法,更是为了台员的利益,同时也是为了大陆上芸芸众生的生存利益,并非是为了个人,他当仁不让。
因此那种谦逊的戏码就不需要上演了,他公开宣
告:准备称王。
在淡水城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王府是需要的,但是新建来不及,只能利用原来执政官的办公府邸,重新装饰一番,重要的是需要装饰一个银安殿。
皇帝上朝的大殿叫金銮殿,相对应的,王爷办公事的大殿就叫银安殿。
待刘璎登上王位之后就要择地兴建王府,这是必须的。
刘珞出使还有一项收获,就是皇帝准许台员在澎湖设使馆,这正是台员所需要的,当然要最快的速度执行。所以继续委派刘珞作为使者去澎湖,联络和建立使馆。
刘璎对刘珞说:“你现在就着手挑选人手,组成驻扎澎湖的使团,注意要选几个番人,即便充样子也是需要的。选好了人就尽快去澎湖建使馆。”
刘珞问:“大哥,你不是让我去做澎湖使者吧,我可不想做这个闲差。”
刘璎:“你想哪儿去了,我怎么能让你闲着呢?现在澎湖是草创局面,让你去是做个主心骨,做使者的人需要你挑选,使馆建好了你还得回来。”
“这就好,大哥你放心,这差事我一定办好。”
“对,我也信得过你,所以细微末节的我就不嘱咐你了。你还要带上一队卫士,至少要十个人把,带普通的武器即可,今后看那里的情况增减。其他的物资,钱粮银两找你总理衙门要。”
使团带武装,古今相同,所以澎湖官府并不会拒绝,当然都是最低限度的自卫武装。
刘珞迟疑地问道:“大哥,有个事我想问,可不知道怎么说。”
“痛快说,你我是兄弟,有什么不好说的?”
“哦,是这样,过几天我还能叫你大哥吗?是不是也要称呼王爷呀?要不要见面就磕头?”
刘璎笑了,朝他前胸打了一拳:“想什么呢?那个王爷的名号是给朝廷看的,咱们自家和原来一样,你还叫大哥,我叫你兄弟。”
刘珞嘿嘿地笑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