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皇历(1/2)
新组建的远征舰队有150多人,因为他们执行的任务特殊,面对艰险的征途,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减少损失,因此就需要培训。刘璎特别担心的是怕这支队伍有去无回,那就悲剧了,更要紧的是耽误了大事。他当然不是担心部队不忠诚,而是担心舰队被险恶的环境吞噬。
刘璎还撰写了一份手册,印刷装订好,每人一册。
展七雄是舰队头目,当然会感到责任沉重,他知道这次出征不是去打仗,但面临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比打仗还要危险,因此他心里没底。在培训的日子里他有事没事的就往刘璎这里跑,大小问题都要问,可有的问题让刘璎哭笑不得,很难跟他说清楚。
比如展七雄问过这样的问题,他问:“执政大人,我们要是走到天涯海角怎么办?会不会掉下去呢?”
这样的问题真是不好回答。
古人有这样的担心很正常,因为他们不知道地球是圆的。别说此时的中国人,在世界上还没人知道地球就是个大圆球。一百五十年后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后,西方人才第一次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
说起这事儿来还有个笑话。
我们都知道航海的船有日志,记录每一天发生的事,一天都不能间断。
当麦哲伦船队死里逃生的那一条船回到葡萄牙的时候,欢庆之余他们发现日志竟然少了一天!这可是不得了,欧洲人都是信教的,每到星期日都要去教堂祷告,那一天叫礼拜日。日志少了一天就说明他们把祷告的日子搞错了,祷告的日子不是礼拜日,而礼拜日的那一天他们没有去祷告,这不是叛逆了宗教吗?
对于
麦哲伦船队少了一天的道理现代人都懂,在太平洋上有个日期变更线,凡是跨越这条线的船就要更改日期。从东向西跨越要增加一天,反之从西向东跨越要减少一天。其原理就是因为地球是圆的。比如我们的早晨是美国昨天的傍晚,同一时刻,两边不是同一日期。
麦哲伦船队在跨越日期变更线的时候,是从东向西,所以他们应该增加一天。但是当时他们不懂,于是就丢了一天。
在这里还不得不说另一个常识,那就是历法,因为这与航海日志有关,远征舰队每天都要写日志。
历法有什么关系呢?假如环球航行的不是葡萄牙船队,而是中国的船队,他们出去一年,就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因为到了新的一年船队没有日历了,谁也不知道当天是哪一月的哪一日。连月日都没有,怎么能知道多一天还是少一天呢?
因为中国的历法(现代叫农历)是每年颁布一次。在每一年的年底,皇上要祭天,同时颁布下一年的历法,皇上颁布的历法书就叫“皇历”。后来有叫“黄历”的,那是同音错字,反正皇上都没有了,叫错了也没人问罪。
你想啊,远征的船队只能带着当年的皇历出发,他们绝对不会有明年的皇历。这样一来,如果到了下一年还没回来,在航海日志里他们怎么写月日呢?没法写!因为没有皇历。他们还不能用去年的旧皇历凑合,因为中国的历法每一年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说,中国船的日志就没办法记月日了,当然也就不会知道多一天还是少一天了。
中国的历法是月亮历,月亮圆缺一次就
是一个月。而西方的历法是太阳历,一个春夏秋冬轮回算一年,每个月与月亮圆缺没关系。
在现代把西方的历法称作公历,公历有固定的推算办法,并且非常简单,一句话就说明白了:
当年份的数字能被4整除就是闰年,2月份加一天,是29天,平年28天。但是有一个修正补充:当年份数能被400整除的时候,减少闰年一次,2月依然维持28天。除了2月,其他月份的天数永远是固定不变的。
比如2020年是闰年,但是2000年不是闰年。
是不是很简单呐,因此公历不需要每年颁布历法书,所有的人都会算。
可是中国的历法太复杂,不是专家根本就不会算。古代的朝廷都有个机构叫“司天监”,历法书就是他们算出来的。你说复杂不复杂?
这就是中西历法的不同。
这些道理刘璎是知道的,所以他还要想办法解决日历的问题,否则航海日志都没法记。
什么办法呢?去找阿拉伯人,也不用去别处找,刘家船厂里就有阿拉伯的工匠。
现在是公历1372年,就是说中东、欧洲,包括南亚的印度、伊朗等地区的人们已经使用公历一千三百多年了,并不新鲜罕见,只是中国人不习惯使用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