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谋取金门2(2/2)
刘璎问:“在厦门可有收集情报的人?”
“有,是一间做瓷器的商铺,他们有瓷窑,与我们有瓷器的生意。”
“这就好。你告诉瓷器店,我们派两三个人过去探查金门岛,要他们协助。他们有铺面也有生产瓷器的作坊,方便隐蔽,不会惹人注意。”
……
转眼到了洪武3年,公元1370年。元宵节刚过去,去厦门的探子回来了,送来了对金门侦查的情报,还画了地图。
情报是刘诠拿过来的。因为派去的探子是北竿岛护卫队的人,护卫队归刘诠管,所以名义上下命令派人都是刘诠的事,探
子回来当然是向刘诠禀报。
刘璎把情报和地图看了一遍,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可喜的是金门岛与北竿岛大体上差不多,也算是个荒岛。让人忧虑的是这个岛距离大陆比想象的要近,从厦门到小金门岛的距离只有十几里,到大金门岛有二十多里。总之,距离太近了,官府很容易注意到它,要建立一个独立的环境不容易。
刘诠说:“大侄子你还是有先见之明,金门的确是个荒岛,岛上人不多,可就是距离厦门太近了。”
刘璎:“是啊,情报上说的很清楚,这个岛上人少是因为地形不好,岛上到处都是山,并且是险峻的山,人都难于攀援。砍柴的樵夫都上不去,谁会到这样的地方生活呀?”
刘诠说:“情报说金门岛的南端有郑家的一个码头,那里还有几间仓库。难道郑家就这么简单,再没有别的了?”
刘璎:“金门向北不远就是泉州,几乎是在郑家的门口,他们在那儿建几间仓库可以理解。也许他们没有想过有人会打他们的主意,所以不设防。再者说,他们生活在大陆上,就要守规矩,怎么能明目张胆地搞武装呢?假如我们还是在南田或者福州,那么除了有限几个家丁我们同样不能搞什么武装啊?”
刘诠笑着说:“是这个道理,他们不会想到有人会打他们的主意。情报说码头是在一个小海湾里,那里是金门岛上最大的一片平地,但也不大,只有方圆三四里。岛上这种小平原有好几个。”
小平原都是小河、小溪的出口,因为地形复杂,没有形成一条像样的溪流,多条小溪形成各自的冲击平原,都很小。
刘诠又说:“我们的探子说岛上山地复杂,山中没有道路,为了了解全貌,他们特
意乘船环岛查看地形。岛上小块平地有几处,也有更好的海湾,可是建码头要看陆地的地形,各处比较之下,只有郑家码头的那地方最好。”
刘璎问:“看地图,金门岛的东北一角有个小岛,类似于北竿岛的长岐小岛,那地方怎么样?”
刘诠:“我也注意到了,也问了。探子说:那个岛名叫蚌壳岛,它太险要了,就是一个山头,人根本就爬不上去,所以毫无用途。”
刘璎:“按情报所说,金门岛很大,是北竿岛的三四倍,虽说那里地形复杂,人口极少,可它距离大陆太近了,这可是个要害呀!”
刘诠:“可是我们不能去泉州寻仇呀?因此也就别无选择,无论如何也要控制它。难不成这个仇就不报了?”
最后刘璎下决心说道:“好吧,三叔,我们就这么定了,先控制金门,制服郑家,其他的以后再说。到官府想起来要金门的时候还不知道那年那月呢?如果官府要,我们就撤出来让给官府好了。”
刘诠说:“郑家要是去告状呢?他可以说我们是海盗,挡了他的商路啊?”
刘璎:“现在大海上海盗还少了?就连长江里都不平静,朝廷管不过来。再者说,朝廷是不愿意出海作战的,因此会反问郑家,为何海盗专门与你郑家为敌呢?郑家可怎么回答?他能说他们做海盗在前,别人来寻仇在后吗?更严重的是朝廷有可能下禁令,禁止郑家出海,也就断了郑家的财路。所以咱们不怕他去告状,他也不敢告。”
有一点刘璎没说,明朝对付海盗的办法不是出海围剿,而是不准自己的船只出海,就是所谓的“片板不得下海”的禁海令。还能指望这样的朝廷出来海战吗?不可能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