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再生于明初 > 第299章:轮船3

第299章:轮船3(1/2)

目录

第一艘轮船今天试验航行,刘璎和刘诠来到基隆湾现场观看。他们登上轮船,亲自体验了锅炉舱里的炎热,并且现场指导了降温的方法。锅炉舱里确实太热,众人都汗湿了衣裳,离开锅炉舱立刻就感觉从心里往外凉快。

锅炉舱的后面就是机器舱了,舱内的两侧各有一台蒸汽机,紧靠着窗外的两个大水轮,现在没有开船,水轮都没有动作。

舱室中间是一个控制台,上面有两个操作杆,分别控制给两台蒸汽机送汽,很显然这是一个人同时操作两台蒸汽机。

座位的前方有两个管道送话筒,一个直通甲板上的驾驶指挥舱,值班的船长或大副通过话筒指挥,另一个送话筒通向船尾的舵舱,是为了协调动作。

操作位置前方挂着一个铃铛,指挥舱里一拉绳子这个铃铛就响。

与锅炉舱相比这里就太复杂了,除了两台蒸汽机之外还有很多管道,并且都用石棉布匹做保温层,管道被包裹的很臃肿。

从舷窗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致,也能看到水轮工作的情况,现在的水轮是静止的,能看到它上面的桨叶。

使用蒸汽机驱动水轮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那就是省略了减速器,蒸汽机的驱动轴直接连着水轮的轴,使得传动机械简化到了极点,当然操纵也就简单了。

懂机械的都知道,很多发动机,像电动机、汽油发动机、蒸汽轮机等等,都是需要经过减速箱来带动设备的,比如汽车不就需要换挡吗?那就是在转换传动比。那是因为发动机的转速都很快,需要通过减速机降低转速,而蒸汽机就不需要,供气多就转得快,供气少就慢。

他们看了锅炉舱和动力舱。设备虽然简陋但是具备了最基本的机械动力的功能,就看今天试验的情况了,无疑大家都盼着轮船能顺利航行。

看到这些,刘璎也很有自豪的感觉,现在居然让他造出了轮船,他费尽了心血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之后

刘璎等人又来到甲板上的驾驶舱,这里倒是没有什么变化,所不同的是,船长原来给操帆手下达命令现在转到了机器动力舱。

驾驶舱里还有好几个人,刘璎不认识的居多。张兴一一引荐后刘璎知道了这些人都是赤龙号军舰上的军官,都穿着军服,有军衔,新船试航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指挥机器动力也不是简单的事,左右两个水轮如何动作全靠他来指挥。动力舱里操作手只是执行命令而已,所以驾驶的技术在于船长(或值班的大副、二副),他们才是驾驶船只的“司机”。今天是这艘机器船的第一次试航,大家肯定都没有经验,都要在摸索中积累。

张兴说道:“到试航的时间了,请执政官大人和总队长大人下船。”

刘璎没说什么,刘诠说话了:“那就开船吧,我们在船上不是看得更清楚吗?”

张兴挺为难,一时语塞,用眼睛看着刘璎。刘璎明白,他是怕有什么意外,毕竟是第一次出航,发生事故也是难免的。

刘璎说道:“三叔,别难为他们了,咱们下船,在岸上一样可以看。”

然后他转过来对张兴说道:“首次试验出航,要多加小心,妥稳操作,特别是航速不能快,机器开到五六成就行了。今天即是检验动力,也是学习摸索驾驶的经验。”

张兴和一众军官都齐声答应:“遵命!”

刘璎拉着刘诠的袖子说:“走吧,三叔,别让他们为难啦。”

众人下船,站到高处观看。今天的天气很好,深秋季节少雨,晴天多,风力也不大,适合航行试验。

不长时间,只听得一声长鸣:“呜!”这是汽笛声。众人都吓了一跳,除了船厂里的人,多数都没听过这种声音。这是蒸汽吹动的汽笛,现代里在能看到轮船的地方经常能听到,与老式蒸汽机火车头的汽笛声也是一样的。

但是让众人失望的是轮船的两个大轮子依然没有转起来,只见船上和码头上

都有水手用船篙撑船,使船只慢慢脱离码头,这时候众人才看到在轮船的外侧还有一艘小船,它也有风帆,就是它带着轮船慢慢离开码头。

从功能上说,那条小船应该叫驳船。

之所以没有开动水轮,离开码头的动作又这么麻烦,刘璎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因为大家都没有操作轮船的经验,此时船还靠在码头上,如果操作不当就会与码头碰撞,造成损伤。用驳船拖离码头是妥稳的操作。到远离码头之后,驳船离开,再开动机器使用水轮的动力。

众人耐心地看着船只慢慢的离开码头,小船拖大船,速度当然慢。船只慢慢转过身来,众人才看到小船上的水手是用船篙在撑船,并且小船上的风帆也拉起来了,以增加拖动力。

既然小船可以撑篙,为何不在大船上撑篙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