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三眼铳发威(2/2)
刘璎问:“他们除了三眼铳就没别的火器啦?有大炮没有?”
“回大少爷问,这个,小的不知道,没听他们说。不过我听说神机营原本就是用火铳的,所以火铳还应该有,也应该有大炮。”
刘璎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他知道老式大炮很笨重,运动极不方便,而明军又很少使用虎蹲炮之类的小炮,他们看不上虎蹲炮,认为那不过是土匪山大王的武器。所以明军的大炮多用于相对固定的场所,比如攻城战,或者城墙的防守,野战中很少使用,郑克义的描述中也没提大炮。
想到此刘璎对刘亚东说:“刘亚
东,你找工匠给咱们库里的那些老式大炮换上新的车轮,做个车架子,以方便马匹拖动。车轮要大,要适应野地和草原上行走。”
“是!小的我记住了。”
刘家有新式大炮,不需要那些老式的大炮,那些都是准备卖给明军的。换上新式车轮,可以方便运动,让明军在草原上行军作战更快捷。
……
郑克义继续讲故事,他说:“大同城外的山谷很宽,说是有二三十里,中间有一条河。蒙古人看大道上过不去,又派出骑兵企图从河的另一边通过。徐大帅早有准备,提前在河里修了漫水桥。见敌人的新动向他派出乘车的神机营,涉水过河,迅速在河那边排成阵势,再一次打退了蒙古骑兵。”
如果郑克义所说属实,那么明军现在至少有了两个装备了三眼铳的神机营,一个营是骑兵,另一个营是乘车的。刘家已经卖给明军六百多支三眼铳,如果三百支可以装备一个营的话,组建两个营是足够的。
上面郑克义说的漫水桥是什么桥?
北方的河流水量都不大,特别是到了冬季,小河沟就干枯了,或者有很少量的水。如果把河滩和河道的地面铺上石头,形成石头的路面,河水可以在石头路面上面流过去,车辆在石头路面上走。这就叫漫水桥,它的前提是水量很小。当然洪水来的时候就不能用了。在北方山区里,这种漫水桥很普遍的,行人和马车通过很便利。
明军紧急时修的就是这种漫水桥,但是也有其他结构的漫水桥,比如有低矮而坚固石头桥,当有洪水的时候,允许洪水淹没桥梁,暂时中断交通,这种桥也叫漫水桥。
郑克义继续说:“就这样徐大帅阻挡了蒙古骑兵的回援,太原府就成了孤城,没多久城里的蒙古人就投降了,明军占领了山西。”
如果郑克义所说属实,则到现在为止,明军
收复了河北平原,也收复了山西,华北一带就全部光复。
……
郑克义讲的故事说明了三眼铳在明军中已经发挥了作用。从增强明军战斗力来说,刘家的贡献还不止三眼铳。就拿乘车的神机营来说,他们所乘坐的马车都是使用了刘家出产的车轴车轮套件。
因为马车部件属于民用产品,所以就没那么多的忌讳,在各地刘家的商铺里都能买到。也不光是刘家商铺出售,其他的商人也从刘家进货经销,所以,由于产量还有不足,但是也总能买得到。
车轮套件的车轴是锻铁的,轴承是经过机械加工的,并且密封,配上润滑油则灵活轻便。车轮是木料的,但是辐条和轮毂的材料是钢。
如果与现代的车轮比较,所差的就是两项:就是滚珠轴承和橡胶轮胎。滚珠轴承受到了机械加工设备的水平限制,可是总能有做出来的一天,而橡胶是因为没有橡胶树,此时的橡胶树还在南美洲的丛林里,是大航海时代才流传到了世界各地,所以就难于解决了。
橡胶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机械装备里的密封件,比如刘璎正在研制的蒸汽机就需要密封件,在没有橡胶的情况下就只能对付了,当然效能就会降低,机器的寿命也低。
刘家的车轮组件在市场销售,使用者按自己的习惯制作马车,这样的马车轻便快捷,节省马力。明军中的马车大多都使用刘家出产的车轮组件。
相对于市场需求,车轮组件供不应求,是紧俏货。但是官家总有优先权,比百姓们更容易买到。
刘家造的独轮车在明军中也大量地使用,还有铁铲。现在铁铲有了更新换代的产品,是钢板冲压成型的,已经是现代铁锹的模样了。刘家没有生产专用的“工兵锹”,但是铁铲一样可以用。这些都是民用产品,可军队里同样需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