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再生于明初 > 第270章:准备战斗

第270章:准备战斗(2/2)

目录

钟靖安:“在右安门,请大少爷随我来。”

在北竿岛上刘家聚集在西北一角,三面临海,只有西边一侧修建了城墙,与岛屿的其他部分隔开。这一面城墙有九里长,修了一左一右两个城门,叫左安门和右安门,右安门的外面是主干大道,所以它是主城门。

刘璎又问:“西边还有我们的商铺和几个渔民村,也有百十号人,他们都撤离了吗?”

跟在后面的刘亚东说:“回大少爷的话,都通知到了,他们正在向这边赶来。”

西边有几个渔民村,有一间商铺,这商铺也是刘家用来管理渔民的,遇到这样的危险局面,这些人只能撤到西北部的城里来。

但是平民的行动很难划一,难免出现不配合的情况。这些渔民并非刘家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只能尽力劝说,心意要尽到。

平民撤退的交通很便利,环岛的大道可以走马车,只要有车,不管是马车还是独轮车,人们带上些家私行走方便。再说了,此时的平民百姓哪有什么家私呀?

到右安门很近,说话间刘璎等人已经走

到了。正如钟靖安所说,护卫队的人都集中在这里了。毕竟是军队,都排着队列,当然不会像现代那样军容整洁划一,有个队伍的样子就不错。

岛上空地很多,但是城门处的空地不大,在一小块空地上密密麻麻地站满了士兵,刘家的队伍还是很难得有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粗略计算人数超过了一千人,但是护卫队的士兵是少数,多数是民团,就是普通百姓,他们老少都有,小的十几岁,老的四十多。

看到大少爷来了,士兵们都来了精神,停止了说话吵闹,都站直了,挺胸抬头,显得军容严整了不少。按说这场面刘璎应该讲几句话,鼓舞士气,可是刘璎没有说话,主要还是顾虑到嗓音的问题。虽然他已经变音,脱去了稚嫩的童音,可还没有成年人那么洪亮,同时他的身材还不高,的确不大适合这种严肃的战前动员,因此他尽量地挺胸抬头,让形象英武一些,努力地板着脸从士兵队伍旁边走过,像是检阅的样子,同时查看武器装备。

传统的长枪盾牌还是主流,这些是民团壮丁的主要兵器。长枪尺寸长,都超过身高,上面绑着红缨,特别的显眼突出,看着就很威武。短铳是刘家特有的装备,护卫队的士兵们绝大多数都背着短铳,它短小也没有装饰,与长枪比较起来外观就没那么好看了。还有一种比长枪短的兵器,像是狼牙棒,那是三眼铳。本来是给明军制造的,自己也留下一些装备部队,但是很明显枪杆比较短,因为明军的三眼铳大多是骑兵使用,而刘家是做步兵武器。

武器中最大的特点是火炮多,大口径的,就是叫新红衣大炮的很少,队伍中只看到三门,但是小炮非常多,就是叫架子炮的那种小炮。它的口径比虎蹲炮还小,只有50毫米,特点是有个支撑的架子,利用架子可以调整三个固定的射击仰角,特别是可以向下的方向射击,这是特意为了在城墙防御而设计的。从战场作用上说,它比一般的火炮轻便,运输移动方便,操作类似于火铳,士兵很容易掌握

,民团的壮丁也可以使用。可是它的火力比火铳大得多,所以民团主要装备的就是这种架子炮,几乎所有的壮丁都可以做炮手。

这种小炮非常简单,在刘家的工厂里特别容易制造,所以生产了很多。

护卫队的炮队还装备了神机炮,这是最有威力的炮,关键在于它打得准,几乎弹无虚发。

今天刘璎看到的各个队伍前面都摆满了火炮,还有很多的独轮车和马车,这些车是运输炮弹火药的,炮兵都要有很强的运输辎重队。

刘璎问:“钟靖安,这里集合的有多少人?”

“回大少爷的话,护卫队有五百多人,除了各处炮台、岗哨和南竿岛上的七十多人之外,还有两个炮中队已经派出在环岛大道上了,所以在这里集合的有三百人。民团有一千两百多人,南竿岛上有三百五十壮丁,在这里的有八百多人。”

刘璎点点头,他对钟靖安的指挥调度很满意。

刘璎登上城墙,他看到城门左右有两门新红衣大炮,城墙上和城门楼子上都有岗哨,真正是严阵以待。

钟靖安小声的请示说:“大少爷,外面的这么多船是来者不善呀!此时您是不是给个训示?也好让这些兵丁出力呀?”

钟靖安也觉得应该讲话鼓舞士气,本来不想说话的刘璎此时不好推脱,他略一思索,点点头,小声回答:“好吧。”然后他站到城楼面向城内的一边,找个显著的位置站好。

钟靖安赶紧上前大声宣布:“

刘璎咳嗽一声,清清嗓子开始讲话:“乡亲们,护卫队的士兵们,你们的身后就是你们的家园和妻儿老小,保护他们是好男儿的责任,即便是我的生命安危也交给你们了!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天就看你们的了!大敌当前,我就不多说了,我希望你们严守军纪,听从指挥,恨恨地打击来犯者!”

刘璎的话简洁有力,短短的几句话点明了士兵们的责任,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

城下的士兵们不由得欢呼起来:“万胜!万胜!”

——end——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