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再生于明初 > 第269章:北竿岛险情

第269章:北竿岛险情(1/2)

目录

刘璎对城阳做了实地考察,而后留下刘治瑧执行移民的差事就登上苍龙号启程返回。行前刘璎专门给刘治瑧训话,交代移民中的几个要点和相关对策,同时也给他留下几个帮手,另外还派两个什的护卫用于维持移民秩序。当然这些士兵不能穿军装,并且撤下火器,配备刀枪棍棒等不惹眼的兵器。

刘璎还告诉陆文利,今后会增加给他的粮食数量,每个月最高可以达到一万石,其中一部分粮食等物资是用于移民的,不算经营成本。

在毗邻陆文利的商铺和码头附近,刘治瑧开了一个绸缎庄做身份掩护。因为刘治瑧的父亲是在刘家卖布匹的商铺里做伙计的,他熟悉这个行当。这绸缎庄只不过是个身份掩护,并不在乎生意的好坏,平日里有一两个伙计撑门面而已,在这战乱灾荒的年代里能有都少绸缎生意呀?

当然这一切都是按照刘璎的指示办的。

刘治瑧对外声称是陆文利的老乡,陆文利的任务就是给引荐县衙门里的官员和本地士绅,以便刘治瑧的行贿和拉拢地方势力,这都是为顺利招募移民而为。

其实刘治瑧的这个差事也不错,陆文利就这样说:“治瑧老弟你的运气真不错,这可是美差呀!除了贿赂官员就是喝酒吃饭,外带美女陪伴,让兄弟我都羡慕死了。”

刘治瑧:“哪里有那么美呀?我也是担着干系的,如果出了纰漏我可是担不起的。要不咱俩换换?”

陆文利:“可别介,大少爷已经再三告诫了,说我不得介入你的差事,我可是不敢违反。”

陆文利说的不错,向官员行贿自己也可以顺便捞一点,只要不太过分,刘璎也不会追究他。再次,出入酒楼应酬也是他的日常工作,吃吃喝喝的总是美差。总之,刘治瑧就是个花钱的,当然花的是刘家的银子。

当初刘家在城阳建铺子买了很大

一块地,还包括后面的一片山地,这些都是刘家的地产。铺子有个很大的院子,前一段时间为防土匪还建了院墙,院子里有仓库和粮仓。

现在需要临时安置招收来的移民,就在商铺后面山坡上开始修整土地,建临时的窝棚。窝棚是最简单的临时建筑,关键是要砌一个火炕,可以烧柴取暖,以解冬日的寒冷。

刘治瑧手里的人不多,他也不好在本地雇佣壮丁,因为其中有些细节是需要保密的,有关移民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可现在要建这么多的窝棚他心里有些急躁。

他对陆文利说:“陆掌柜的,现在也不知道需要多少窝棚,再说我手里也没那么多的人力,这得干到那一天呢?要是误了大少爷的事,我可是吃不了兜着走。老兄你可要帮帮我。”

陆文利看着山沟里十几个忙碌的身影,他说道:“你这几个人确实不够用,但是我真的帮不上你的忙。可你也要动动脑筋啊?其实难民本身也是劳动力嘛?你给他们分配窝棚地点,提供提供必需的工具材料,他们自己不也能干吗?而且他们自己住的窝棚会更用心,建的更好。”

刘治瑧豁然开朗,他连忙拱手施礼:“多谢陆掌柜的指点,改日我一定请你喝酒。”

“别说什么改日了,今天我就想喝酒呢。哈哈!”

“好,一言为定,今天晚上我请你。”

只要思路打开,类似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比如刘璎规定了,每一个移民给一件棉长袍和一双棉鞋防寒。可是预计招收的移民会很多,要做这么多的棉衣有难处,这个时候也没有缝纫机,都是一针一线的,那就不如照此办理,发给他们布匹棉花让他们自己做。移民都是一家一家的,有男人也有女人,做几件衣服并不难。

准备工作差不多了,刘治瑧开始做移民动员,作为试点,先从码头附近开始。

他不能大张旗鼓地贴告示,表面上不能太张扬,不能给别人留下把柄,只能是刘治瑧带上几个帮手对一个一个的饥民宣传动员。不过也不会太难,对饥民来说,能解决温饱是最大的诱惑,因为他们面临着饥饿死亡。

移民开出的条件是:只要答应移民,马上就可以安置临时住处,发放防寒衣服,每日管一餐稀饭。

到达移民地点之后,每一户分配并且拥有20亩荒地和宅基地,给地契,还资助一批农具,并且五年不纳税。在明年秋收之前,照常发放救济粮。

但是有一条:目的地不能说台员,如果有人问,就说是在福州附近。这倒不是想骗人,是要保守台员的机密。

这些条件都是非常优厚的。古代的人们淳朴,一般不会想到受骗。饥民都是饿急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要有活下去的一线希望,就是最大的幸事。

所以动员移民出奇的顺利,第一天就招收了四十多户一百多人。移民营地里顿时热闹起来,饥民们自己动手修建临时的窝棚安身。

这种地窝棚有一半在地下,就是要挖一个坑,窝棚矮了建筑就容易些,同时也是利于保暖。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石头泥土砌墙,屋顶是树枝和茅草。也给每一户提供一些砖,用于砌火炕,烧炕的柴自己上山去砍。

每一户按人头发放棉布和棉花,自己缝制棉衣。每人发一个大碗,中午到粥棚可以领一碗稀饭。

两天后营地里就烟雾袅袅的有了生活气息,这些移民生命有了保证,他们脸上也有了笑容。

船只是准备好的,有商船专门运输移民。移民招收的顺利,每日就运走一船。一千料的商船一次能容纳七八百人,大约是两百户,由此台员迎来了络绎不绝的移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