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新战舰(1/2)
北竿岛上突然来了一艘商船的事件引起了刘璎和刘诠的注意。既然有商船到来那今后就还会有,北竿岛并非禁地,不能拒绝外界的往来。为此叔侄二人都认为要有所预备,需要定个章程,还要有专人来管这些交易。
此时的北湾就类似于刘家的军事禁地,不允许外人进入,那就要开放南湾。南湾现在只有一个小码头,显然不能适应更大、更多的商船。因此刘璎刘诠来到南湾现场查看和规划,陪着他们的还有刘亚辰和杨六军。
南湾比北湾开阔的多,外面有两个岛礁起到平静风浪的作用,也是一处优良港口的地形。
看着地形刘诠说道:“长岐岛上有我们的护卫队,还有好几处重要的工厂,不能随便让外人进入。因此码头要建在西侧,就是主岛这一边。”
刘璎:“三叔说的对,长岐岛这一侧是禁区,不能修建码头,还要设岗哨,防止不速之客。在长岐岛前面还要设立一个浮标,立个牌子,牌子上写个‘禁’字做警示,晚间要点灯。”
还好,原有的小码头就是在西侧,现在扩建它就可以了。作为商业码头还要增加装卸货物的设施,当然都是很原始的设备。码头旁边还要有仓库货栈和道路等等的都要做出规划,然后设经理人管理码头和做生意。至于关税的机构就免了,毕竟刘家不是官府。
有刘亚辰和杨六军在场,该谁办的事都记下来,事后照办就行了。
这里距离南竿岛很近,隔海对面就是刘家买下来的地盘,刘诠指着那边说道:“南竿岛的码头也要扩建一下,将来纺织厂开工之后,同样要设交易的
货栈和仓库。”
刘璎问道:“三叔,南竿岛上的护卫队有多少人了?”
刘诠说道:“不多,现在那边只有一个什做岗哨,还设了一个炮台,有一门炮和一个伍的炮兵,海岸巡逻船都是北竿岛这边的,每日按时巡逻。”
……
视察码头归来,他们叔侄二人一起回到刘璎的宅子。在刘璎的书房里,刘诠问刘璎:“你不是说年后要去大圆吗?这几天也没看你张罗,不会是变卦了吧?”
刘璎笑着回答说:“瞧三叔您说的,我什么事情变过卦?大圆还是要去,我这些天正在仔细的谋划,这么大的事情,总要想周全,不能因为粗心而遭遇危险。此外还要等我们那两艘新的战舰,等新战舰下水了我们就有了三艘战舰的舰队,强大的军力才是安全的保证。”
刘诠:“前两天我去船厂看过,这两艘船的船体已经完成,说是这几天就要下水。但是下水后还要继续施工,说是到三月才能交付使用。你是打算三月以后去大圆吗?”
刘诠说的“下水”是怎么回事?
这两艘船是在旱船坞建造的,造好后推船下水,这方法与福州船厂不同。福州的船坞可以放水进入船坞,船只浮起来,再出船坞入海。
可是旱船坞的办法是船的主体完成后,可以提前推下水,船只浮在水中依然可以继续施工。这样做是趁船只自身重量还不太大的时候就下水,以降低下水的难度。用滚木的方式下水,分量越重难度就越大。
刘璎:“哦,到下水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看看。”
刘诠:“你是说等新战舰可以使用后才能去大圆?”
刘璎:“是
的,就是三叔您说的意思,我是在等这两艘新战舰。除了战舰还有兵源,咱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安全全靠武力,起码要有自保的能力。可是我们的护卫队现在才多少人?如果不算船上的水兵,现在才三百多人。三叔您想想,我们登上大圆的陆地,要对少兵力才能让自己安心呢?”
刘诠:“你的意思是要扩大护卫队,你打算招收多少壮丁呢?”
刘璎:“我希望能再招两百壮丁。到三月还有两个多月,时间很紧了,至少要招收一百人吧?否则真的不够用。”
护卫队人数一直不太多,最根本的原因就一个字:“钱”。养兵是最耗费钱财的,没钱别养兵。从士绅家族私家养兵的情况来看,几百人的规模已经是很大了,这全靠海外贸易,当然也需要工厂作坊有足够的产品。即便刘璎如此的努力也才养了几百个兵,要说成千上万的真是不敢想象。当然了,军阀们养兵像对待囚犯一样,不饿死就行,与刘家养兵是不可比较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