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懦弱乎智慧乎(2/2)
刘璎再问:“这里就你一个人?”
伙计:“是的,就我一个。”
“投递信件怎么办?”
“一般都不用送,放在这个架子上,他们自己来取。”
“每天开门吗?”
“不是,逢一歇一天。”
“逢一”就是日期的初一、十一、二十一。
想想到也是,这个门面的成本很低,就是房租加一个人的薪水,再就是室内的笔墨消耗,一个月有三两银子就够了,所以这里的信件少也不至于赔本。
店里太简单,一眼就看到底了。刘璎再没问什么就出来了。
他对刘春雨说:“不要因为业务少而烦恼,为岛上的工匠们提供通信的方便,就改善的岛上的环境,能让工匠们更舒心,这个功劳也不小。以后岛上的人会越来越多,人们会慢慢地熟悉咱们的邮号。他们都是外乡人,谁不想跟家
里通个消息呢?到时候说不定还要添加人手呢?”
刘春雨说道:“大少爷放心,我已经想明白了,所以今天这个样子我并不着急。现在是立规矩的时候,我各处走动也是为了编写规矩。到下个月开始汇款业务,这里的铺面就能忙起来,恐怕还要添人呢。”
他说的“规矩”就是收发信件的业务流程规定。
对“汇款”刘璎是知道的,邮号的业务也是慢慢增加的,下个月要增加现金邮寄。在岛上这项业务最有用的,无论士兵还是工匠,他们得到的月例银子都是要给家里的。当然收信的地点只能是已经开办的县城,这还是有局限。
汇款是要想办法的,不能把银钱装在信封里,而是用汇票。这边受银子,收信一方支付,就是现代里的汇兑。汇兑的办法古已有之,银号、票号就是这样做的,他们的凭证叫银票,邮号的叫汇票。
……
到了刘璎的住处,刘亚辰已经派人准备好了午饭,摆上来的饭菜比从前强多了。现在岛上人多了,也就有了做生意的、开饭馆的,今天就是饭馆送来的一桌席面,算是给刘璎接风。
饭后众人散去,刘璎把展七雄留下来,因为船队即将出海,刘璎需要交代一些事情。
刘璎说:“这一次去高丽走大陆沿海的线路,经过山东半岛再转向高丽。这条海路你不熟悉,请了向导没有?”
展七雄说:“回大少爷的话,不用请向导了,福顺二号上新配的船老大走过几次,他很熟的。”
福顺二号就是那艘修复的俘虏船。算上这条船,这一次出海就有三艘船了,带的货物增加了很多。大宗货物除了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之外就是刘家特有的铁器产品,最赚钱的还是铁器。
这个年代里,铁的产量非
常低,铁产品奇缺。像高丽这样的小王国,平民的家里有个铁锅、菜刀、剪刀和铁制的农具都是很金贵的。所以铁制品热销还赚钱,特别是刘家的铁器质量好。
刘璎问:“货准备的怎么样?”
“都齐备了,大部分都已经装入船舱。”
刘璎:“那就好。今天我要说说你们应该注意的事,北边几个省乱到什么地步我们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有战乱,所以要多加小心。停靠码头之前要多看一看,不安全的地方就不要靠岸了。如果碰到有向我们挑衅的,能躲开就躲开,万不得已才能动手,即便动了手也要见好就收,尽量不要给对方造成大的伤害。总之,不要逞一时之勇,不能留下后患。”
听刘璎的话是不是太懦弱了?
不管别人怎么看,起码展七雄就是这个看法,只是他不敢说。当然也是因为佩服大少爷的智慧而不敢质疑。
可是刘璎这是为什么呢?还不是为了家族,最重要的是为了刘家的老爷子刘基。因为刘基在朱元璋的手下,现在是朱元璋的智囊人物,将来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是位高权重的高官。可是刘璎知道,这一切都是表象,实质上刘基就是待宰的羔羊。朱元璋的眼睛紧盯着这些功臣们呢,用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在盯着,稍有差池就是咔嚓一刀。连带着家族也好不了,株连九族也是常事。那些“犯事”的官员被绑缚刑场的时候,往往是一家人一勺烩,一个不剩。刘璎的本事再大也无法抵抗朝廷不是?
试问,面对这样的皇帝,如果社会上流传出刘家拥有强悍船队的故事和消息会是什么结果呢?
所以此时的刘璎不是懦弱,而是超前的智慧。等到他能摆脱朝廷控制之时,他也会表现出力量来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