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工业母机(2/2)
接收信号的时候,通信兵眼睛看,手写,记录下来的编码交给刘春雨译码翻译成汉字。
刘春雨把对方的回话交给刘璎看,那上面写着:“大哥、三弟,你们好!发信人:刘诚。”
刘璎递给刘谨他们看,刘谨高兴地说道:“二弟也是上心啊,他在那边发信号的塔上。”
刘诠看到同样很兴奋,他说:“这也太神了,咱们兄弟隔着几十里呢,就像面对面地说话。”
有一点不用说,在他们的心里刘璎已经不仅仅是儿子、侄子了,已经带有神秘的色彩。
刘谨说道:“给那边回一句:说我们也向他问好!”
“是!”
刘春雨答应一声,就继续他的工作了。
……
第二天,刘谨知道刘璎很忙,他总跟着会添乱,于是他对刘璎说:“璎儿,我和你三叔就不跟你一起走了,你忙自己的事情吧,我们自己在岛上各处看看,后天我们就先回去了。”
刘璎知道
父亲的良苦用心,他没有拿出长辈的架子来约束自己,更没有指手画脚,刘璎也是心存感激。他说道:“我去找刘亚辰让他给您们引路,饮食休息等等的他也能安排周全。”
安排好父亲那头,刘璎就去了炼铁场,他来岛上最重要的工作是准备造大炮嘛。
因为他打算制造比这个时代更好的炮,这就需要做一些初级的机械加工,于是就需要基本的机械设备,还需要动力。
在现代的感念里,用于加工制造机械产品的装备就叫做“工业母机”,“母机”的意思就是其他产品的祖宗。具体的说,车床、刨床、铣床、镗床、磨床等等都属于工业母机,其中用途最广,通用性最强的就是车床,也正是这个道理,很早的古人就有车床这种加工设备,不光是中国,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也都有。
机械制造就离不开精确的测量。在制造动力锯的时候刘璎就设计了最简单的测量工具,就是内卡钳和外卡钳。这是简单到有些简陋的量具,两个铁片铰接在一起,像个镊子的样子,可是却能解决精确测量的问题,手艺好的工匠用它可以感知百分之一毫米。一根头发直径是7个百分之一毫米。
要测量准确就必须有个严格精确的标准,对于长度来说是“米原件”,对于重量则是“千克原件”。也是在制造动力锯的时候,刘璎就制造了自己的米原件和千克原件,都保存在包家寨的归档房。正是因为有了原件,才能有加工的准确测量。
古代的中国没有“千克”、“米”这种单位,可是刘璎从制造动力锯的时候就采用了这些公制单位,长度用“米”,重量用“公斤”。一个原因是刘
璎自己用习惯了。另一个原因是利于技术保密,外人听不懂自然就保密了。
现在是为了自己造大炮,又要琢磨工业母机了。对此刘璎也深有感慨,如果庸庸碌碌混日子则什么事都没有,倒是逍遥自在,真要做点什么就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最基本的技术上。
为了制造这些机械,从大陆调来几个手艺好的匠人,领头的是郎狗窝。这些人来了快一个月了,按照刘璎的要求他们已经准备了场地和材料,用木料搭建了厂房。地点选在长歧岛南部靠近炼铁场的地方,因为准备利用风车做动力的缘故,地点选择在山坡的顶部。此地所谓的山,就是丘陵地形的慢坡,并不是陡峭的地形。
今天刘璎自己单独行动身边清净了许多,只有常随张重二跟着。他来到现场,看到工场里已经有二十多人在忙碌着。在厂房的一端有人在施工,他知道那是做风车的,是为尚未制造出来的机械提供动力的。
进入厂房看到已经搭建起来两个木头案子,是工匠按照他的设计图做的,所以他一看就认识。这两个案子就是车床和镗床的床身,都是用粗重的木料制造,看着很笨重的样子。因为准备加工的工件是铸铁的炮筒子,承载它的机床当然就很笨重。本来床身应该用铸铁制造,但是眼下没有加工铸铁的手段,所以只能采用便于加工的木料。
不管怎么原始简陋,车床最基本的五大部分是不可缺的,这五部分是:动力、主轴、床身、拖板刀架、刀具。
对于什么是车床,工匠们都懂,但是能够加工铁零件的大型车床,他们没见过,所以光是图纸还不行,需要刘璎现场指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