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通信2(2/2)
“回大少爷的话,第一要务是不能发生逃跑的事,如果有俘虏逃跑,我就要受到军法处置。”
“这是你们队长说的?”
“是杨队长说的。”
为了加强护卫队,从老家的家丁队里调来几个骨干,家丁队的头目杨六军现在也是岛上护卫队的队长了。护卫队的队长是钟靖安,他原来就是杨六军的属下,现在杨六军来了怎么办,就任命为副队长,实际上还是钟靖安负责。
听贾三这么一说,刘璎放心了不少。然后他又问了一些细节。
刘璎问:“我听说俘虏里边有几个受伤的,现在怎么样了?”
贾三:“回大少爷的话,咱们有医馆的大夫给他们看病,除了两个伤了骨头的还不能干活,其他的都是皮肉伤,都没事了。”
遵照刘璎的指示,岛上建立了一个医馆,就是医院,还有药房。岛上的人越来越多,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刘璎又问俘虏吃饭的情况。贾三说:“如果出工干活,则中午加一顿饭,与工场的人吃一样的。早饭和晚饭在俘虏营吃,就是一碗粥。”
这就是说,如果不出工干活,一天只有两晚粥,这就是虐待了。刘璎知道这个情况,他也不想去纠正,因为世道如此,他没有杀俘已经够人道
了,如果再下令善待俘虏,那就出格了。反正有饭吃,饿不死就算了。
也难怪他对这些俘虏上心,如果真的有俘虏跑了,让郑丰河知道了,那么刘家与郑家的敌对关系也就摆在明面上了,这是非常不利的局面。如果郑家下力量,都有可能打到北竿岛来。以双方的力量对比,北竿岛很难守得住。如果退回大陆岂不是前功尽弃?
如果狠狠心,把这三十多俘虏全部杀掉倒是干净利索。但刘璎可没有这种铁血的心肠。如果说这些俘虏有罪那也是时代的罪过,这个年代里做出海的海员,哪一个没做过海盗呢?太少了。
说到底还是他这个被现代文明熏陶的人干不了太过野蛮的事。比如展七雄就觉得大少爷太过仁慈了。
在船场内,他们看到了旱船坞的样子,一并排两艘船的位置,其中的一个已经开始铺设龙骨。
按计划,这是两艘兵舰同时建造,大小和规格与苍龙号完全相同。按计划到明年三月完工,工期差不多是一年的时间。
看到此,刘谨心中感慨:没想到璎儿才十多岁,就做出这么大的一番事业,将来会如何?真是不敢想象。
在这乱世之中,群雄并起,打天下想当皇帝的可不止一个。天下的士绅中,思想大解放了,野马行空地想一想也少了敬畏。所以刘谨此时难免思绪信马由缰,想到自己的儿子会不会也是真龙天子呢?
刘谨这是想多了,刘璎知道自己的斤两,绝对不会想到争天下,他知道朱元璋才是真龙天子。
……
北竿岛到福州船场间的远程灯语通信试验在晚上进行,于是吃过晚饭后,大家来到长歧小岛,做通信的木塔就在那里。
小岛上的木塔很高,老远的就能看见。刘谨他们来到岛上的时候就见到了。
现在天已经黑了,但是走到附近仍然可以看到塔的身影。
这个塔有五六丈高(约2
0米),大约五六层楼那么高,在此时已经是很高的建筑了。是木料桁架结构,并且在四个方向上有斜拉绳索加固。
当初建这个塔是为了瞭望,是护卫队的瞭望哨,现在把信号灯装在上面就兼做通信用途。
……
在此需要科普一个常识:
灯语通信为什么要站得那么高?这个高度福州那边能看到吗?
这是非常简单的常识。古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说站得高看得远。
从物理原理说,地球是圆的,更远的景物就在地平线以下了,所以远了就看不见。那么人们站在平原上能看多远呢?当然是假定空气能见度好,环境是没有障碍物的一马平川,也没有山。
科学地方法就需要计算了,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计算所用到的知识是平面几何。当然最后还要实际验证。
计算的方法是:先画一个圆,那是地球,半径有六千多公里,假定你的身高是一米七,经过画图并计算(小说不是教科书,所以省略计算过程),你最远可以看到四千六百多米处地面上的物体,市制是九里地。
也就是说,一个人站在平原上,最远能够看到大约十里地那么远。再扩展一下,如果两个人相距离二十里,就可以互相看到头部。
这就是两边建立高塔,进行灯光通信的计算原理。
马祖岛距离福州沿海大约是三十六公里,如果没有高塔是看不到的。
用上面的计算方法,两边都有20米高的塔就能看到对方,这可不是顺嘴胡说,笔者是计算过的。如果有好奇的,你自己用上面说的方法算一算就知道了。
由此可知,利用灯光做远程通信的距离是有限度的,三四十公里已经是极限了,再远就要接力传递。
作为科普就讲这些吧。我们虽说是小说,也不能胡说八道不是,基本常识和科学是要遵从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