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再生于明初 > 第178章:避难

第178章:避难(2/2)

目录

独轮车在陡峭的山路上也不是万能的,有几处是台阶的路,独轮车上的货只能卸下来,人力扛过去。

还有不少的两人抬轿子(滑竿)抬着妇人和孩子,所以这百人的家丁队也就成了苦力运输队。

这么

多人,客栈是容纳不下的,自己还要带帐篷。还要背着做饭的锅,像是一支行军的队伍似的。

刘诚站在路边看着队伍通过,首先看到刘诚的是刘诠。

“二哥,你来接我们了,来的挺快呀。”

兄弟见面分外亲热,随后刘谨也过来了。

刘诚说:“老太太还在后面吗?我先过去看看。”

刘谨忙着叫队伍停下来歇息,然后引着老二去见老娘。

刘诚给老太太扣头请安,老太太忙制止,说:“这满地的石头就不要磕头了。”

刘诚向老太太问候几句,说好生歇息着。然后兄弟三人在路边找个背静处说话去了。

刘诚最关心的还是事件的经过,担心有什么凶险。

刘谨叙说了那日的情况:

朱家的军队在浙江境内作战,战争旷日持久,他们的人员、金钱、粮食等都需要补充。刘谨自己猜想是有人指引,说刘家富有,跑到包家寨避难了。否则怎么会派军队到偏僻的山区来呢?

包家寨的地理特殊,最方便的只有水陆,所以无论谁来都要乘船。

朱家的兵也是坐船来的,只来了两艘船,可是人不少。他们到达的时间是中午。

村子里一直都是有戒备的,看到陌生的船,肯定不是好事。于是军号报警,我们就戒备起来。码头旁边我们船场里面的炮也架设在明显处,并且开炮警示。

炮声一响,敌方倒是犹豫了,船就停下了。

可时间不长,船只又开动向前。打头的一艘船不大,两边一起撑篙,很快接近了码头。可是他们显然不知道我们有暗桩,那艘大一些的船走错了地方,被暗装挡住。因为船只刚启动,速度不快,因此搁浅不严重,但也是动惮不得。

既然来者不善就赶紧开炮。

平日里在船厂只有一个什的家丁和一门炮,它打了两炮没作用,敌船就靠上了码头。船厂里都是工匠,家丁少,敌人上岸就有二十多人,所以船厂里的家丁就不敢出击,只能守着。咱家宅子里和庄头家里都住着家丁,这两处又出动了三十多人去支援

,还各自带着炮。

就这样在码头附近成了一场混战。此时码头上有三门炮了,你三弟命令开炮打码头上的船。船场离码头才十几步远,太近了,很容易打准。那船不大,一会功夫就中了两炮,船板都打飞了。

上岸的敌军一看事情不妙,他们的那艘大船还卡在远处动不了,急切间过不来,这条船如果沉了,他们是些人可就危险了。

咱们又是大炮又是军号的,还有援军,他们也是怕了,都赶紧跑回去上船,开船就跑。

此时刘诠接话说了一句:“还是咱家不想把事情闹大了,所以他们一逃跑,我们这边就手下留情了,放几个空炮,吓跑了就算了。”

碰上暗桩的船搁浅并不严重,好歹脱离开也就撤退了。

因为敌人一上岸,前面都是民宅,这些人比土匪还狠,这么暂短的时间就伤亡了十来个村民。

刘诚问:“大哥,怎么知道他们是朱家军呢?”

刘谨答道:“混乱中敌人哪能跑的那么干净呢?我们抓到三个,其中两个是有伤的。一审问不就知道了吗?”

后面的事刘谨没说,这三个俘虏都给杀了!一是因为他们屠杀平民有罪,二是要免除后患。

谈话间刘诚还说了刘璎制造玻璃和买下北竿岛等事情。刘诚说:“大哥,想当初来福建的时候,你嘱咐我说尽量不要干涉璎儿做事,那时候我不理解,还以为你护子心切呢?现在我知道了,他的确不是平常人。幸亏我没有插手,否则就是添乱了。现在我倒是反过来劝你,到福州后不要操心他的事。我们都是长辈,说话他不能反驳,反倒容易添乱。”

刘谨和刘诠听刘诚如此说,反倒感觉新奇,更迫切地想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中午了,大家也都简便地吃一顿,兄弟几个说说话,然后继续启程。

好在前面不远就出了山区,刘诚雇用的十多辆马车都等在那里。

坐马车再走一百多里就到了南平,刘璎雇用了七条船等在那里,到了南平改乘船就舒服多了。

——end——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