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再生于明初 > 第177章:自己造大炮

第177章:自己造大炮(2/2)

目录

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呢?

因为此时的大炮完全没有瞄准机构,就是约摸着打,完全凭炮手的感觉和技巧,对于范围比较大的目标没问题,可是比较精确的目标就很难命中。就比如海战,看远处的船只目标就很小,打出去几十发炮弹也

难得命中一发。此时的海上炮战,看着打得热闹,实际上很难命中。命中了是蒙的,打不准才正常。

因此刘璎才想到,准确度才是关键,能够确实无误地给敌人以打击才是最有价值的。现在大炮用于海战,实际上吓唬人的成分居多。

比如说,在一里(500米)以内的近距离上,需要打掉敌人的一门火炮,或者打掉驾驶舱,风帆等等目标,只要指挥官下令,立即就能够实现。这会产生多大的作用呢?如果做到了,在当前来说就是天下无敌!

之所以选择小口径,也不要求更远的射程,这些降低要求的原因就在于此时的工业水平实在太差,只有让各种机构都小一点才会极大地降低制造难度。

还有一个材质选择的问题,小口径炮必须用钢,当然对此时的钢不能要求太高,比铸铁好就行了。对于大口径的炮选择用钢还是有难度,次之可以选择用球墨铸铁。如何决定还要到炼铁场看看再说。

大方向确定了,刘璎立刻动手,开始设计画图、并且考虑冶炼场里需要改进和需要增加的设备。

制造这种炮的关键是需要加工炮膛。这个年代里所有的大炮的炮膛,火铳的枪膛,都没有经过加工,仅仅是手工打磨而已。

为此就要设计出眼下可以实现的加工方法,用现代的概念说,就是需要“镗床”,当然是极简陋的那种。

具有现代知识的刘璎知道,在机械加工的设备中,车床通用性最强,用途最广泛。现在既然要造机床,车床也是必不可少的。

读者也不要吃惊,古代里很早以前就有车床,这并不是神秘了不得的。比如说,家里用的擀面轴,木制家具里的圆柱形部件,小孩子玩的圆形木制玩具等等,那都是车床加工的。只不过古代的车床太简陋,现代人看到了也不会认为那是机械加工的机床,但是,这种工具它的确就叫“车床”。

为了打消读者疑虑,我们就说说最简单的车床,它是什么样子的?

两端有两个

顶尖顶着一个圆木棒,一条皮绳子缠绕在木棒上,用手或脚拉动皮绳子那木料就转动。在木料前方有个托架,手拿一把刀,依靠在托架上,可以切削木料。

看懂了吗?这就是车床,古代里就有的,并且它实实在在的就叫车床。

刘家现在制造独轮车的车轴时就使用了这种最简单的车床,它只是让工件(独轮车的车轴)转动起来,没有刀具,用手工打磨。虽然很费工,却也能做出很规矩的车轴。

再举个例子:做瓷器的作坊里,碗、瓶子等坯胎的加工就是车床的原理,它简单到了只有一个转盘,上边放一坨泥。

我们在这里给车床做个科学的定义:原材料(木料、铁料)可以旋转起来,被托架上的刀切削加工。这就是车床。

同样可以定义“镗床”:原材料固定不动,切削的刀是旋转的,这就是镗床。

有机床就需要动力,电力不用想,绝对不会有的。

古人的这些“机床”动力是什么呢?就是人力,用手拉,用脚踹,因而提供的动力都很小。也有动力更大的,比如水车磨坊,利用流水的力量可以带动石磨加工粮食。

刘璎的机床使用什么动力呢?

用畜力笨一些也可以考虑,水力就不用想了,因为海岛上缺水。刘璎想到最好的是风力,海岛上不缺风,那个季节都有风。利用风力的办法就是风车。中国古代也有风车,只要刘璎需要,去寻找懂得制造风车的工匠就可以了。世界上利用风车最多的是欧洲的荷兰,那个国家里到处都有风车,现代里依然如是。

风车的动力也不小,一般的说,一个风车驱动一两台简易机床还是够用的。

按照预想的方案要寻找相应的工匠,有造风车的,还有木匠、铁匠等等,给这些人交代清楚各自的任务和职责,把他们送去北竿岛做好准备工作。

这一套生产的方案大体上就确定下来了,该做的准备工作也做了,他要再次去北竿岛一次,尽快造出自己的大炮。

——end——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