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再生于明初 > 第150章:朱张开战

第150章:朱张开战(2/2)

目录

说着就跪下去扣头,刘璎摆摆手说:“起来吧,不用谢,按你的话说,好好办差就行了。”

……

时间进入了十月,刘谨在书信中传来了战争的消息,说朱张两家终于拉开了架势展开大战了。

这一次大战的开始时间是中秋节前后,也就是苍龙号下水的时候。现在刚进十月,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消息就传来了。上一次朱陈大战的消息迟了半年多,相比较之下那么这一次得到消息的速度就太快了。这是为什么呢?

细想一下应该由两个原因。第一是战场近,此时的战场就在江苏境内,以后还会打到浙江来。第二个原因是刘家慢慢地建立起一套情报系统,江苏境内的几个重要城市都有刘家的眼线,按时上报各处的消息。

这个收集汇报消息的系统由刘谨掌管,具体办事的头目是林三八,刘家各处的商铺就都成了情报网点。

除了获得消息还有一个通信的问题。

在古代肯定是没有电报电话的,只能靠书信或者口头传达。那时候也没有经营通信业务

的,只有官府的驿站。驿站就是送信的,但是它只为朝廷所用,外人是不能介入的,平民送信只能是自己想办法。

现代人都知道,在没有各种电讯业务之前,通消息,送信靠邮政局。中国的邮政始于清末民初。知道袁世凯吧?中国的邮政就是他在天津创立的。

袁世凯其人在历史上是被否定的,最大的罪过是复辟帝制当皇帝。可是有人对这件事也有争议,我们在此不提。

袁世凯为中国的进步还是做了一些事情的,上面说的创立邮政是其一,还有警察制度也是他的首创。特别是现代化的军队体制那也是他的首创。如此等等我们就不说了。如果引用“某某之父”的说法,像上面说的“邮政之父”、“警察之父”、“现代军队之父”等等的都非袁世凯莫属。

其实还有一件更大的事,中国的封建王朝(清朝)是和平结束的,从此进入了共和。没有残酷的战争就改变了国家体制,这在全世界也是独一份,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袁世凯,可是能不能说他是共和之父呢?这个事太大,绝对不敢乱说。

这是题外话,到此为止,继续我们的故事。

刘璎知道邮政之重要和利民,要办起来也没有技术障碍。可是如果要办这件事还缺少两个条件,第一刘家不具备面向全国的影响力和财力。第二,现在是战乱时期,还不知道要乱到那一天。因此,有这个想法现在也办不了。

前面我们说过,刘家在各处的商铺有二管家管理,浙江那边是刘永,福建这边是吴志友。他们在管理账目货物的同时也就兼管通消息送书信。刘谨给刘璎的信就是这样

送达的,因此不能要求及时,天算快的,十天半个月很正常。

……

刘谨书信传来的消息说:

今年八月,朱元璋开始向张士诚发动进攻。之所以拖了一年的时间,那是为了做准备,要整顿军队,招兵买马,更要准备钱粮,当然也少不了舆论准备,没事就找茬骂张士诚。

朱元璋八月出兵,首先清扫江宁的周围地区。

各个军阀占领的地盘并不是完整的一块,从地图上看也是犬牙交错,甚至有地理上连接不上的“飞地”,就是在别人控制区里占一个城镇。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那是因为元朝还没彻底完蛋,各路造反的诸侯在面对强大的朝廷的时候他们都是盟友,有的原来还是一伙的。既然都是朋友就要互相容忍互相方便。比如说,朱元璋的核心据点江宁的周围,不少城镇就是张士诚的。如果张士诚心狠手辣先动手,他可以轻易地包围江宁。

张士诚这个人进取心不足,守着江浙富足之地他已经满足了。这可能与他的盐贩子出身有关,朱元璋的出身可是一无所有的穷光蛋。轮富有张士诚是天下第一,轮雄才大略他就倒数第一了。

正是因为张士诚安于享乐,没有准备,所以朱元璋一动手就是连连大捷。从泰州、高邮地区开始,很多大小城镇不断的落入朱元璋之手。

现在传来的消息就是这样的,说是朱家军倾巢而出,大规模地攻城略地,并且连连得手,似乎胜利在握了。

别人不知道,但刘璎是知道了,最终朱元璋做了皇帝。但是这次战争打多长时间,具体的进程和惨烈程度他是不知道的,只能等着看。

——end——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