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水准仪(2/2)
刘璎这话是临时编的,实际上他今天是第一次看到。张半仙听了也是似信似不信的,因为需要测水准的时候很少,多数人是没见过的。
因为路不好走,刘亚辰带着几把铁铲现在派上了用场,刘璎招呼他就地堆挖土堆一个土台子,张半仙也上前指导,一个半人高的土台子很快堆好了。张半仙把铜盆稳稳地坐在上边,还试着看一看。然后他又打开包袱,拿出一个木头制作的架子,架子的底部是圆木板,大小与铜盆相合,放到盆里漂浮着,木板上方架着一个长盒子。
跟随的一众人都围在旁边看新奇,谁也不敢说话,很安静。
张半仙说道:“大少爷,这个叫做水罗盘。”
到这时候刘璎已经明白了,那个长木盒就相当于水准
仪上的望远镜,是用来观察的。此时没有玻璃,也就不会有望远镜,只能直接目视。
仔细看,长木盒的两端都有小孔,目光通过小孔观察和定位。
他说的水罗盘就是古代的水准仪了。
张半仙蹲下去,用手拨动木架,眼睛对着长木盒观看。这真要有耐心,手的动作还要轻,可是水上漂着的东西很难稳定不动的,操作起来很有难度。
的确很麻烦的,张半仙看了好长时间。终于他开始向右摆手,那边站在出口处拿木尺的壮丁就慢慢向右移动。
刘璎看到了,那壮丁右边的地势高一些,张半仙指挥着壮丁移动,他是在找等高线。就是说,壮丁原来站的位置比他们这里低,需要向高一点的地方移动。
刘璎耐心地看着,测量过程很费时间,这是水准仪简陋的原因,如果是现代的水准仪,很快就能测量一个点,而且更准确。
张半仙终于站起来了。他扶着自己的腰,边踢腿边晃动身体,看来蹲的时间太长,累着了。
刘璎好奇,说:“我看看可以吗?”
张半仙连说:“可以,可以。”
刘璎模仿张半仙的动作通过长木盒的小孔向前看。他这一看才发现,前后两个小孔中都有十字线。那是用马尾巴上的毛做的,俗名叫马尾,是动物毛发中最粗的,而且笔直。
在观望的时候,前后十字线对准目标,就像是射击打靶,三点一线。
古人也很有智慧的。
见刘璎起身,张半仙说道:“大少爷,这里的地势还好,出口处修建的堤坝比人略高就可以了,再高了也没用。因为咱们站的这里地势低,蓄水再多就会从这里溢出。”
珍珠湖的出口处宽度有一百米,修一人高的堤坝工程量不是很大。可是南侧,就是刘璎他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比较平整的
地形。如果为了增加储水量,则南侧也要修堤坝,可是这里的堤坝长度就是几百米了,工程量就大多了。张半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刘璎说道:“张先生所言极是,我想在那边(出口处)修筑一个小堤坝就可以了,岛上村民和我们的人算在一起也不多,我估摸着最多几千人,做饮用水应该是够了。
几千人是什么概念?在现代里一个很小的小区,或者一个小村庄也有几千人。供一个村子或小区的用水量也不是很大。
“我想聘请先生为我规划一份治水工程图,改造珍珠湖,以解决岛上用水,造福于本岛之民。先生肯屈就吗?我刘家定会有丰厚的酬劳。”
是啊,好话也要说到前头,谁也不能白出力不是,刘璎也不能白用人,报酬一定要有,而且丰厚。
张半仙笑着说道:“此乃利民之举,承蒙大少爷抬举,在下哪有不从之理呀?”
刘璎对刘亚辰说:“刘管事,你派两个人手跟着伺候张先生,还有吃住都要安排好。”
刘亚辰:“是,大少爷放心,一定不会有纰漏。”
天色将晚,众人收拾东西往回走。在回程的路上顺便观察修建水渠的走向。
张半仙说:“大少爷刚才说了,要修两条引水渠,一条渠向东,把水引到营地。另一条向西,引到西边的几个村庄。从地势上看向西地势渐渐低落,而且有现成的河道,水渠的线路就确定了,俗话说‘水往低处流’嘛。可是向西却是步步走高,那么水渠就只好向南绕行,直到海岸再转向西,但是这条线路需要仔细测量才能实现。从地势看还是可行的。”
刘璎心中暗暗点头,不愧是风水师,说的都是内行话。所以别看这些人平时神神叨叨的,可也是有真本事的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