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点火盒子(1/2)
造船让刘璎感到了银子不够用。其实这也是万事起步难,造船厂也可以买船呀?那不是更赚钱吗?可是现在不行,现在刘家有几艘大一点的船也是在内河跑,出海是不行的,去山东取菱镁石不就是雇用的船吗?现在想海上经商,即便自己不造船也要买船,没有战舰就要买战舰,那还不如自己造更便宜。
只要自己的船场造出船,并且比别人的好,自然会有人上门来买船。更重要的是有了出海的船就可以做远洋贸易,那才是生财之道。到那时才能翻身,才能摆脱经济上的窘境。
刘璎给船场造第一艘船的期限是八个月,在此之前,为了应付支出,维持运转,还要想法多赚银子。增加几种销路好的产品,同时寻找能合作的海商,卖到更远的地方去。海洋贸易是更广阔的市场,只要商品好就不愁卖。
寻找海商的事情非展七雄莫属,因为他太熟悉了,并且不少人都认识,有的还很熟。所以刘璎就把这件事交给了他,让他找一个妥稳的商人。与此同时,要准备更多的货物,让各处的工场作坊生产更多的产品,特别是销路好,并且获利高的产品。
还有一件事也是非展七雄莫属的:就是为第一艘船招募船员、水手、炮手、兵丁等人,并开始训练。在刘家只有展七雄具备海上行船的经验,并且经历过数次海战。
展七雄问:“大少爷打算在这艘船上安置多少人呢?”
刘璎想了想,说道:“这方面你应该更熟悉嘛。我想,从船老大、大副、二副直到操帆水手,至少要十个人吧?炮手也要二十人,普通兵丁至少要十个,还有账房、管理货物船舱的、厨师、郎中等等杂七杂八的人,我估算着船上的定员大约要四
五十人。你知道廖凯的船吧,那也是五百料的船,船上大约有一百人吧?”
展七雄:“大少爷记性真好,廖凯的船上有九十多人,差几个就一百了。他们这么多人不就是为了打仗吗?养这么多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呀。如果照您说的咱们能避免跳帮战,也就不需要养那么多人了。”
刘璎:“你现在就张罗着招人,招来的人暂时都放到家丁队里训练,将来的水手就从家丁队选拔。哦,船老大等人选要特别用心,我们需要出过海操过船的,一定要有航海经验,同时也要年轻。这样吧,年龄要小于三十岁。这样的人遇到的都要,不嫌多,因为我们以后还会不断的增加船只。”
展七雄:“是,我记下了。”
刘璎:“还有一件事,就是咱们的火铳都要两个人才能开枪,这总是浪费人手。这些天我琢磨出一个办法,你明天找一两个心灵手巧的铁匠来,我与他们合计,看看能不能实现一个人操枪射击。对了,船上的水手不管是干什么的,都给配上火铳,是短铳,不配长的火铳了。在近战的时候就可以形成强大的火力,杜绝敌军跳帮。”
我们故事里一直说两个人操作一支火铳,实际上三个人的也有,因为有的火铳分量很重,一个人拿不动,需要人在前面扛着,后面一个瞄准的,还有一个点火的,这不就是三个人了吗?
当然也有一个人操作的,那就要自己点火了。想想那个动作就很啰嗦也有点悬:当发现目标需要开枪的时候,先要拿出引火物点燃火捻。关键是引火物还要仔细收好,不能乱扔。然后才是急忙端枪瞄准,也可能来不及摆好姿势,火铳已经响了。
总之,火铳的操作很不顺当。
……
与
现代的步枪相比,此时的火铳没有枪托也没有扳机。
没枪托是因为黑火药爆发力差,同时枪筒子粗糙,与子弹不是严密配合。综合起来看火铳射程短,杀伤力差,于是火铳的后坐力不大,这是没有枪托的原因。
因为发射靠明火点燃药捻,因此火铳也没有扳机。
刘璎设想的办法是增加扳机,手指勾动扳机的动作来旋转一个防风雨的盒子,那盒子里是火种,让火种靠近引火捻子来点燃火药。刘璎给它起个名字叫“点火盒子”。
如果点火盒子能够实现,它有两大好处。第一是一个人就可以开枪,改变了两人操作的情况。第二,火种在密封的盒子里,可以防风雨。原来的火铳下雨天不能用,刮大风也不能用,这情况就可以扭转了。
点火盒子很简单,如果能试验成功,将给火铳带来极大的改革,因此,其意义重大。
刘璎画了图,但是最终还要工匠去实现,所以他要展七雄找工匠来商量。
也可以说这个改进与战舰有关。因为船上人手少,如果能把两人操作一支火铳变成一人,在有限的人数之下,火力增加了一倍,因此可以说这一项改革是被船上人手少的现实逼出来的。
实际上很多发明创造都有原动力,需求越强,动力就越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