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战舰(2/2)
他指的图画的是中国国内使用的船,陈友谅的战舰都是这个样子。
穆忠说的没错,那些军阀们的战船都是在江河里用的,根本就没打算出海。在内河和大海中,风帆利用风力的情况和承受风浪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
刘璎说道:“穆忠你的眼光是对的,我拿来这份图是作为一种类型,是个参照。它的桅杆、风帆都很差,只能在内河勉强使用。但是它的船舱分布和火炮的位置还有可取之处,有的就可以采纳。另外两张图你们在仔细看看。”
穆严说:“这个船不就是我们的船吗?不用看我们都很熟的。”
其中的一张图画的就是阿拉伯人的战舰。不但有资料,刘璎还亲眼见过。那就是随廖凯的船在海上的遭遇战,对方有一艘就是这样的船。
刘璎说道:“好好,熟悉就好,不用说了,你们一定知道它的长处和短处。还有一张图你们怎么看。”
两个阿拉伯人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说话,很明显,他们没见过。
一个中国人的工匠说话了,他说:“这船看着是很漂亮,可是真的没见过。”
他们当然没见过,这是此后不久大航海时代里的荷兰船,这个时候有没有
还不知道呢,此时的荷兰也不是航海大国。
这张图刘璎是下了功夫的,画的最详细,关键部位都剖开画出内部的结构。目的就是给工匠们做参考。
他们都看得差不多了,刘璎说道:“这三张图都是给你们做参照的,参照它们设计新船,要各取所长,你们按自己的所知设计我需要的船。我也有几个要求,你们要遵照我的意思办。头一条是新船的外观要参照第一张图。”
他说的第一张图就是国内常见的船,或者说说陈友谅的船。因为此时,陈友谅的船就是国内最好的。
不用说,这一项要求的目的就是要低调,或者叫瞒天过海。外表上看着这就是很平常的一艘船,不会引人注意,这都是自我保护的需要。
刘璎接着说:“在内部构造上尽量的模仿第三张图(荷兰船),如果有搞不清楚和不明白的就按你们熟悉的第二张图(阿拉伯船)来做。我说的这些有麻烦吗?能做到吗?”
刘璎说的很粗略,大意就是要求外面看着很普通,实际性能要尽量的先进。这样的要求也很有难度,那些工匠们面面相觑,他们不知道怎么能设计出这艘船,因此没人敢答话。
到此时,那些工匠们都有个明显的感觉,那就是不能小看面前的这个小主人了。原本以为就是见见面,这么小的年纪能懂什么?可是随着话题展开,他们都觉得自己的脑筋不够用了,明显跟不上。别看他话音稚气未脱,可是说出来的道理都不一般。
其实刘璎自己也很恼火,十岁还没变音,他再怎么沉稳也改不了尖细的童音。
看着工匠们都不说话,那就是没听懂,心里没章程,不知道怎么办。刘
璎心中暗叹:这些人悟性太差了。怎么办?继续讲解吧。
他继续说:“海上行船什么最重要呢?是动力,是风帆。你们看哪一个风帆最好?当然是第三图(荷兰船),它全部是三角帆,并且桅杆布局和悬挂方式都独具匠心,紧凑合理,操纵也方便。所以桅杆和风帆以及甲板上的设备都要尽力模仿。作为战舰还有什么最重要呢?就是火炮……”
“大少爷,我有个问题。”
说话的是穆严,这老外缺少礼节,竟然打断主人说话。那边展七雄和谢十三直瞪眼,他们看看刘璎并没有生气才没有出声。好在刘璎不计较这些,现代的人际关系里没那么等级森严,探讨问题的时候插话也常见。
刘璎:“好,你说。”
穆严说:“刚才大少爷不是说了吗?船的外观要按第一张图(陈友谅船)吗?可是如果全部采用三角帆,外形就像第三张图(荷兰船)了。”
刘璎微笑着回答:“好,你能这么问让我很高兴,说明你用心了。正如你所说,如果全部采用第三图的帆,外形就变了,所以此处就需要你们动脑筋。我提个办法你们试试看:主桅杆和前主桅都采用方形横帆,这样一来,当船进入内河的时候,收起三角帆只使用这两个横帆,那么船的外形不就与第一图一致了吗?你们看看是否可行?”
呵呵,这不是成了变形金刚了吗?
听小主人如此解说,工匠们都不得不刮目相看,这个小孩的智慧非同寻常。
按刘璎的说法,这艘船是两桅船,桅杆数量与船的大小相匹配。五百料是中小船只,可以采用两个桅杆,也可以是一个,但是不能是三个桅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