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菱镁石(2/2)
刘谨听罢,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此时的人们都礼佛,对于神话很少怀疑。刘璎也是憋的没辙了,搬出神来护身。但是他又不敢指明是那个菩萨,因为他对佛教一知半解。但是他知道佛教有很多经文,经文就是佛教的理论,其中对菩萨等诸佛都有讲解。一个外行怎么敢指定某菩萨呀?在精通佛教人的面前很容易路出马脚。所以只能模模糊糊地泛指某神。
还别说,这招真灵,他父亲再不追问了。
过了一会刘谨说道:“倒是没听说山东有战乱,似乎那里还平静。可是去山东的路上不平静啊,眼下长江就是战场,不断有消息说,有上百万的大军在长江上混战。此时无论如何也不敢去哪个地方呀!”
此时,陈友谅与
朱元璋正在长江中下游上决战,说上百万是夸张了,几十万还是有的。谁还敢从那里通过呀?
刘璎:“父亲说的是实情,陆地上是走不得,可是海陆行不行呢?他们总不能打到大海上去吧?”
陈朱两家最大规模的战斗是水战,可都限于长江沿岸,没要发展到海洋。
刘谨:“海陆可以走,可是咱家的船还是太小了,在大海上起码要五百料的船吧?”
“料”是古人衡量船只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以造船所用的木料数量为基础计算的。在现代是按排水量的吨位计算,两者也可以折算,一般说:一吨等于两料,那么五百料就相当于250吨。
排水量250吨,实际上还是很小的船,比如前文中廖凯的船就是500料。
眼下刘家的船至少还要小一半,哪怕是近海航行也太小了。
刘璎说道:“儿子的意见可以雇用一条船,如果需要将来也可以买一条大船。不说远洋贸易,就是沿海也有生意做。如果父亲同意去山东,可以让展七雄去,他有航海的经验,人也忠诚。”
刘谨:“你算计没有?需要多少银钱?”
“一百两差不多吧?可以给他们带一些货,看那边的情况也许能建个商铺呢,也许能开辟一处买卖也说不定。”
刘谨:“这样吧,人手就由你挑一挑,船吗,在温州雇一条吧。买船的事以后再说,货物可以带一些,咱家的货都是百姓常用的,不愁卖。银两多带一些吧,穷家富路嘛。”
刘家所在地是青田县,沿着瓯江可以入海,入海口处就是温州,这一带同属于处州,距离都不远,从刘家到出海口不足100里。
这事就算计议定了,并且放手让刘璎去办。
……
刘家兄弟各
房都添了一个丫鬟,刘璎和姐姐服侍母亲的压力减小了,但是也经常陪伴在母亲身边。这一日,刘璎就陪着母亲在内宅小花园里散步,刘璎搀扶着母亲,月儿跟在身后。
可巧老二媳妇孙氏也出来活动,身边是二房新添的丫鬟云儿。两个怀孕的妯娌不期而遇,互相打着招呼走到一起。
看到刘璎在,孙氏笑着说道:“大嫂,看你儿子多孝顺,还知道陪母亲散心。”
陈氏说:“你别夸他了,他陪我说话也是有限的,眨眼又不见了。你们珞儿不也是很孝顺吗?”
孙氏:“我们珞儿可是比不上他哥哥,一天就知道舞刀弄枪的,读书都不上心。”
刘珞好动,不爱读书,总是跟着他三叔刘诠练武。孙氏只是说他舞刀弄枪,可没提跟着三叔玩的情况,她埋怨儿子可不能把三叔带上,怕别人理解歪了传口舌,是避讳的意思。
刘璎说道:“二婶,我二弟也是很上进的,练武可以强健身体。再说当年我像二弟这么大的时候比他还贪玩。二婶放心,再过一两年,二弟读书定会比我强。”
孙氏:“大嫂,你瞧璎儿多懂事啊!我们珞儿有他哥哥一半的出息我就知足了。”
都是看自家孩子好,她明知道刘珞不爱读书,可是别人夸两句她还是很高兴。
此时的女人不问外面的事,所以刘璎做了什么她们都不清楚。可是刘璎太出色了,对家里贡献很大,特别是对扭转家里的经济状况出力很多,使得刘家脱离了当初的窘迫状态,现在生活宽裕多了。对这些她们也能知道一些,所以都很看重刘璎。
还有一层,刘璎是刘家的长房嫡长子,将来就是刘家的家主。他的这个地位也会让人另眼相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