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铁打的衙门(2/2)
刘谨对刘永说:“找机会你把牛先生带到码头看看独轮车,眼见为实,他们亲眼看到好用才能买嘛。”
刘谨对蒋嘉介绍了独轮车和冲锋舟之后,一直没有回音,所以刘谨才这么说。
刘永的本职工作就是卖货的,他哪能想不到呢?于是说道:“大爷,小的原来也想这么办的,可是独轮车都在船舱里,船上也没地方摆放。您看……”
刘谨:“哦,这几天忙乱倒是没想到这个。这样吧,拿出两辆车来,在码头附近找块空地展示吧。百姓们看了也会有人买的。看来我
们需要有个铺面啊。咱们还要卖冲锋舟,商铺地点就选在码头附近吧,要邻水才好。”
做买卖的都有官府管理,也需要营业的许可,这一点古今相同。卖萝卜白菜可以随意,卖汽车的可以摆地摊吗?就是这个道理,刘家要卖独轮车和船只就必须是正经的商铺经商,随便摆地摊是不行的。
刘永:“是的,还是大爷考虑周全。以前我们都是送货上门,不需要铺面,现在如果有一间铺面就方便多了,还可以卖咱家出产的农具和铁器,生意就扩大了。我这两天就去找找看。”
刘谨:“你可以找牛先生,有他帮忙要好办的多。此外我还需要租借一处宅院,买下来也行,这样更方便一些,我总不能长期住客栈里。再者说,客栈里人来人往的,我在这里就招摇了。这事也一并找牛先生帮帮忙。”
刘家出面修城墙的事情不能招摇,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这是刘家兄弟商议的结果。可是刘谨还经常需要与县衙门打交道,衙门里的人经常来客栈,这影响就大了,因此需要换个偏僻的宅子住下来。
刘永问道:“需要找什么样的宅院,请大爷明示。”
刘谨:“地点选城里,位置偏僻一些为好,要独门独户的宅子,不需要很大也不需要排场,能住下十来个人即可。”
刘永:“是,小的记下了。”
……
刘谨第一次见蒋嘉的三日后,再一次前往县衙。门房也知道其身份了,直接引他去了二堂。
刘谨对蒋嘉说道:“我们经过初步勘察,修复这一段城墙至少需要两个月,也可能拖上四个月。为妥稳,我们建议秋收以后再开工,时间比较宽裕。”
这是因为从春天的雨季到秋季的雨季,只有大约三个月的时间,并且夏天里的暴雨随时可能出现,就是那
三个月也不保险。
蒋嘉没有犹豫,一口拒绝,他说:“必须马上开工,尽快修复。本官守土有责,断不能失!”
古代的制度是:地方长官与城同存亡。举例说,如果吴兴城危机,其他人都可以跑,可知县蒋嘉不能弃城而逃,城破他就是死,弃城而逃还是死罪,这叫“与城同存亡”。
此时乃乱世,战争随时可能爆发,这城墙豁开十几丈,等于没了城防。他蒋嘉不能拿自己的命当儿戏,所以他一天也不愿意等。
既然蒋嘉这么说,刘谨也只好应承,他说道:“既然大人定了,那就开工。但是丑话说在前边,万一天公不作美,工期就不能保,甚至可能有不完善之处。”
他没明说在建一半的工程容易遭到洪水破坏,甚至再次塌陷,这样的可能是存在的。
蒋嘉倒是爽快,他说:“你尽管干,出了事算我的。不过你们核算没有?款项多少呢?”
蒋嘉还是更关心银子。
刘谨:“粗略核算大约两百五十两。”
刘谨没敢多说,他能猜到,蒋嘉或盯上了这笔银子,说多了他贪墨的就越多。
果然,蒋嘉反问:“就这些?够吗?”
刘谨拿出账目来,这是事前准备好的。他用手指着说:要用多少壮丁,每人每月工钱多少,砖石木材料、壮丁吃饭等等各项都逐个列出。
可刘谨也知道,修城墙征用民夫肯定属于徭役,根本就没工钱。但是他不能揭破。
“徭役”是古代税负中的一种,有按户籍算的,也有按农田算的,按年征集壮丁做“公共工程”的劳役。比如修桥修路,挖水渠筑河堤。出徭役的壮丁不但没工钱,有的甚至还要自带干粮和工具。
蒋嘉既然打了工程的主意,要贪墨,他就会一边征徭役,一边要刘家出工钱,两头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