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冶铁业(2/2)
这话谁听了心里都不会痛快,他大哥也是一样,因此脸上发僵。可是一来他们是兄弟的亲情,做哥哥的要有个担待,二来是贫富悬殊太大,穷大哥难免要仰仗富兄弟,这不吗,刚刚还收了一百两银子吗?因此他大哥不得不忍耐。
他大哥的脸色阴晴未定,说道:“哦,有几个三弟的人还在,只要他们愿意回去我是没的说。我说三弟呀,你又不是不知道,冶铁的生意可是不好做,你就不怕哪天官家再来一次?”
呵呵,同行是冤家,他心里可是不乐意有人抢生意。
他说的是官府以专卖为名敲诈勒索,甚至查封抄家,他们两兄弟都遭受过,廖凯改行跑南洋就有这个因素。
廖凯笑着说道:“大哥不出门不知道天下时事,眼下官府都
自顾不暇了,有今天没明天的,哪里还敢到咱们这来呀?就算官府真的来人我也能把他们打回去!”
“啊?这是真的?阿弥陀佛!这倒是好,可以安心干了。但是这兵荒马乱的,生意也不好做啊,卖给谁去?”
廖凯说道:“铁器在海外销路好,可是也有风险。我认识不少跑南洋的,大哥放心,只要我有生意咱们就一起做。”
老大:“那敢情好,哥哥去先谢谢你了!等过完年我就让那几个工匠回去。”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大哥高兴了,廖凯也高兴了。他再次感觉到当老大的豪情,有钱了,发达了真好啊!
……
年后,廖凯的矿场开工了。还不能正常行走的廖凯坐着轿子经常去矿场查看指挥,刘璎作为跟班小厮也常跟着去,他终于能够亲眼看看古代的冶铁业是个什么样子。
廖凯的矿场就在村子外面,距离不远。这里是山区,矿场在一个高地上。旁边有个山洞,原本用大石头封了的,现在把大石头移出来丢在一旁。刘璎能猜到,这就是挖铁矿石的洞。
古代人的勘探技术有限,都是在地表面发现矿物后沿着矿石的脉络开采,但大都局限于浅地表的矿物开采。
由于冶炼设备简陋,随时随地可以重建炼铁炉,所以冶炼场就跟着矿场走,那里有矿石就在那里建设开工,这就免去了运输矿石的费用。
因为还有选矿工序,所以开采出来的矿石比实际可用矿石的数量大很多,因而运输矿石和废矿石、炉渣等处理都需要运输能力。矿场里设工场能减少很大运输量。当然这是小规模手工作坊的特殊状况。
矿石不要运了,需要运输的只有燃料,此时的燃料
是煤和木炭。
既然这里有铁矿那就不止一家矿场,刘璎视线所及之处就看到四家。
廖凯的矿场上已经有几个工匠了,刘璎看到工匠们正在砌筑冶炼的主要装备:炼铁炉。不是重建,是对原有建筑的修整。这里原来就是矿场,荒芜了几年。炼铁炉看起来就是个窑的样子,圆圆的,直径不足一丈,其高度估摸着也就一丈多,现在还没有完成。窑的一侧有个带台阶的台子,应该是倾倒炉料和操作工匠站着的地方。
其他的就是空地,堆着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没什么了,这就是一个冶铁的工场。刘璎心里也有疑问,难道就这么简单?现在还没开工,到开工的时候在看吧。
刘璎经常去矿场,因为廖凯常去,他得跟着。廖凯坐轿,他一个七岁小孩要跟着跑,好在并不远。这让他见识了矿场的建设过程,也是难得的知识。
小小的矿场准备工作还是容易的,不到一个月就开工了。矿场上有工匠十几个人,人数不多。这个小小的工场就是古代冶炼业的缩影,它反映了冶铁行业的现状。此时的冶金行业就是这种小作坊,与现代里巨型冶炼产业差距太大了。
开工点火这一天还是蛮隆重的,现场上能绑上红布的地方都帮着红布条,廖家的兄弟们还有村子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捧场。在廖凯的主持下放了一通鞭炮,然后由廖凯亲自点火,待炉窑里冒出了烟就大功告成。然后廖凯邀请宾客回到廖家,在院子里摆上酒席庆贺。
对刘璎、展七雄等仆人来说这一天可不是什么好日子,他们脸上要赔着笑,里外忙碌的脚不沾地,苦水只能往肚子里咽。
未完待续。
——第44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