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芬芳人生 > 第224章 中-日合作(3)

第224章 中-日合作(3)(2/2)

目录

对于钢铁、水泥等高排放行业,设定了严格标准,严禁简单填埋或非法转移废渣。

若企业无法自行内部消化废弃物,就需支付高额处理费用,以此倒逼产业链进行闭环设计。

此外,日本还对采用循环技术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例如钢铁厂与水泥厂共建废渣处理设施,便可获得政府补助。

目前,日本的钢铁厂与水泥厂已建立起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共同研发并改进废渣废料的处理技术与设备。在生产流程上,水泥厂与钢铁厂实现了无缝对接。钢铁厂将产生的废渣废料直接输送至水泥厂,水泥厂则根据自身生产需求进行储存与调配。这种生产流程的整合,不仅减少了废渣废料的中间转运环节,降低了运输成本,还降低了环境风险。

为了让学员获得更深刻的体验,教员带领学员参观了新日铁名古屋制铁所。

新日铁名古屋制铁所的厂区面积近1万亩,十分广阔。走进厂区,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却不见工人身影。一行人走了十多分钟,才见到前来接待的人员——两名身着工装的工程师,一男一女。

女工程师手中拿着一袋东西,原来是给大家发放纪念品,每人一本笔记本。据介绍,这本笔记本是用钢铁生产中的废纸浆压制而成的,封面上印有新日铁的LoGo。

接着,他们将众人带到总控室,里面有两名值班人员。据值班人员介绍,整个工厂每个当班仅需8名工人,即8小时一个班,每班8人。如此高的自动化程度,令众人惊叹不已。

男工程师介绍道,钢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渣废料,如高炉渣、转炉渣、钢渣、粉尘等。这些废渣废料若得不到有效处理,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还会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2000年以前,名古屋制铁所虽开发出以高炉渣为原料的硅酸肥料产品,也探索了矿渣在建筑材料领域的替代应用,但总体利用率并不高。后来,新日铁与太平洋水泥形成了协同模式,即制铁所与附近的水泥厂展开合作,将高炉渣、转炉渣等废渣废料加工成水泥原料用于水泥生产。同时,利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余热为钢铁厂提供能源,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

通过这种协同处理模式,新日铁名古屋制铁所实现了废渣废料的零排放,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太平洋水泥厂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双方还实现了能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这种模式既符合日本的环保政策要求,又为企业带来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碳减排效益也十分显着,每吨矿渣水泥相较于传统水泥可减排0.6吨二氧化碳当量,该合作项目的年减排量相当于10万户家庭的年排放量。

非凡也曾参观过省内一些冶炼企业。以株冶(湖南株洲冶炼集团)为例,自上世纪50年代起,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矿渣长期堆积在厂区内,形成了规模庞大的“老渣山”。这些矿渣中含有铅、锌、镉、砷等重金属,长期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污染。

就去年,2006年,由于水利施工不当,株冶含镉废水排入湘江,致使湘江株洲至长沙段镉含量超标,引发重大水污染事件,严重影响了沿岸城市的供水安全。

想到这些,非凡心中不禁涌起深深的悲哀。

目录
返回顶部